‘不用处决,若是这些人有这个胆子,早就在方才开始反抗了’。
仲逸笑道:“不过,这次师兄一展风采,再有这个打胜仗,军心再次得以振奋,鞑靼方面损兵折将,可谓一举多得啊”。
林宗武摇摇头:“你说那从那个世界带来的兵器图,为什么我们一直造不出呢?否则,鞑靼兵马,莫说数万,就是数十万,也顷刻间化为灰烬”。
自从仲逸在唐小丫那里得到这些兵器图后,这句话不知被林宗武重复过多少次。
显然,之前的弩机和弓箭手的杀伤力,对师兄起了极大的震撼力。
然而,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仲逸的不惑,又何曾解开过?
自从唐小丫那个世界回到大明后,先是袁炜的离去,之后再是皇帝朱厚熜驾崩,新继之君朱载垕如今九五之尊,而他这个翰林院侍读,后面也加了‘侍读’二字。
仅从战事而言,先是东南的抗倭之战,再到如今的漠北鞑靼之战,仲逸的节奏,还真是有些‘马不停蹄’的感觉。
然而铸造兵器一事,也就这么搁置下来,若非刻意提起,几乎都快要忘记了。
离的太遥远了,或许在唐小丫看来:那些所谓的新式武器压根就不足为怪,除非特别大的杀伤力才被人赋予特殊的存在,其余的几乎很少被人提起。
上次在诚信堂与老姜头说起一件玉器的打磨,老姜头竟用了“数十年的功夫,才能打造出一件绝世的物件来……”。
数十年,那该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仲逸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或许真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而一旦这一方的装备提高,与之对应的是对方的同样提高,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谁也不敢开战,要么就是谁也可以很随意的开战。
而一旦开战,将会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结果。
就拿如今的黄沙城之战,尽管仲逸脑中带了很多很现代的装备图纸记忆,但无奈还是要继续他们之前的弓箭、刀枪、马匹,就连火炮都算是很难得的。
即便再有什么,那也只是以后的事儿了……
次日,黄沙城守备依旧,只是一直到了傍晚,鞑靼方面还未派兵前来。
连日以来,每日的必经场面:五六千的鞑靼兵马在城外叨唠半天,最后再匆匆离去,连同于最近两日的叫阵对决,都是一样的结果——虚张声势。
不过这样的场面,却在今日就要缺席了。难道就因为昨日被灭的五六千兵马,变乖了?还是另有部署?
次日,亦是如此。
第三日后,黄沙城城门再次打开,五千之余的大明将士缓缓出城,如同赏阅精致一般。
林宗武并未出城,由仲逸领兵,面向正北的方向。
除去必要的马匹、兵器,不少军士拉着木车,车上装的满满的,上面是厚厚的粗布。
来到前几日才‘战斗过的地方’,仲逸微微停顿一下,如今已完全恢复。
继续向北,大约行军数里,仲逸命大军驻足,开始休整,并对俘虏的鞑靼军士再次清点。
俘虏的鞑靼军士人数八百多人。
此时,他们已经脱去外甲,一身布衣,不少人已开始光着膀子了。
此处距离向北的那块的胡杨林,也是就当初仲逸与魏申谈判过的地方不足五里,应是黄沙城与胡杨林中间的地带。
“仲大人,所有一切都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开始?”。
仲逸望着远处的胡杨林,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远远的看去,营帐的尖顶似乎在风中发出响声的感觉。
“留守两千兵马,其余将士在向胡杨林的方向驻守”。
仲逸从马背上下来,向身旁的一名将领说道:“靠近东西两侧的胡杨林,还有正北的空地,按照之前的图纸扎营”。
末了,他特意道:“尤其火炮、弩机,千万要当心”。
片刻之后,五千之余的兵马分成两拨:三千人扎营,留守两千看着那些俘虏的鞑靼的军士。
待那些鞑靼军士集合完毕后,仲逸单手一挥,一排木车走了过来。
“刷刷刷……”,是解开车上厚布的声音。
“啊???……”。
鞑靼军士纷纷傻了眼,似乎比他们的主将被林宗武砍了脑袋还要惊讶。
‘铁锹、铁锹,还是铁锹’。
一名大明将领上前说道:“这是你们干活的工具,当然,还有铲子、铁镐等”。
“让我们……这是干什么?”。
鞑靼军士的惊讶一拨接着一拨,之前的还未退去,如今又有新来的。
“难道?这是要活埋我们吗?”。
“完了,完了,这真是要活埋了,连工具都准备好了”。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鞑靼军士再次慌乱了。
“仲大人,请……”。
那名将领备好一切,大明军士将在外围,是一个很大的包围圈。
人群中,分成两排,让出一条道来。
仲逸上前而立,一如当年初次领差事时,开始训话了?
“以此为中点,左右各自分开,向两侧,延伸至十里处”。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大声说道:“开始挖坑”。
啊???
挖坑?
鞑靼军士再次要晕过去了:“活埋了我们?还有我们自己挖坑?”。
这是什么世道啊?
俘虏,往往有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结果。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