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547节 勇士们 7
器不足,他们的坦克、大口径火炮的数量都大不如我方。恕我直言,如果他们的重武器数量跟我们一样,那么,这场战役不再是我们攻击他们,也不是对峙,而是他们压着我们打。”

戈利科夫忍无可忍地怒了:“朱可夫同志!你可是苏联红军的指挥员!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我感受到了你的强烈的悲观而消极的思想!我提醒你,不要在政治上犯错!你应该想方设法地打败他们!满怀信心地打败他们!而不是在敌人面前丧失勇气和信心!”

朱可夫神色僵硬地点了点头:“我当然明白这一点,戈利科夫同志,为了祖国,我会竭尽全力的。”

戈利科夫冷淡地道:“希望如此。朱可夫同志,斯大林同志正在望眼欲穿地等着捷报,苏维埃的命运也系于这一刻,请你不要忘记。”

朱可夫默然地再次点头。

朱可夫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大雪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他的手笔,对于这项计划,他原本是很有信心的,但现在,他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朱可夫实在想不通,即便拥有了“铁拳”这种前所未有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南京军的步兵部队又怎么能硬生生地扛住苏军的坦克洪流和骑兵狂澜呢?冠军城北部战役持续了两天两夜后,苏军和南京军都是损失巨大,但苏军损失明显更加惨重。两天两夜下来,南京军伤亡2.3万余人,战死者超过1.5万人,死亡率高达65,苏军伤亡1.8万余人,比南京军少很多,但军械损失极其惨重,坦克被摧毁了900多辆,战马损失6000多匹。两天两夜里,苏军足足消耗了7000多吨弹药,南京军消耗的弹药仅1000多吨,其中,铁拳消耗了2000多发。对比鲜明,南京军是胜利者。

坦克群和骑兵群无法突破南京军的防线,新西伯利亚又沦陷了,科涅夫部被完全打散,科涅夫本人阵亡...这些不利因素都让朱可夫心头愈发沉甸甸。从宏观上讲,苏军此时的损失虽然非常惨重,但还没有真正伤到元气,苏军坦克损失数量只是苏军投入此战的坦克总数的三分之一,骑兵也只是损失了总数的六分之一,步兵更是只损失了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当然,坦克和骑兵要比步兵更重要。朱可夫此时的处境是很艰难的,战局是一锅沸水,他手里虽然还有好几瓢冷水,但他却不敢放手地继续倒进去了,把剩下的冷水都倒进去,万一无法冷却沸水,反而还被蒸干掉,苏军就彻底输了。

“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另辟蹊径?”朱可夫焦躁地思索着。

华西列夫斯基跟朱可夫一起竭力地思索着战局,华西列夫斯基认为,硬打下去,不但胜负难说,还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和军力,但不硬打下去,南京军又不会集体自杀让苏军获胜,所以,华西列夫斯基觉得可以考虑展开攻心战,摧毁南京军的士气和斗志。不过,问题来了,南京军士气如虹、斗志如铁,苏军怎么摧毁?无非就是利诱,但苏联此时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引诱中国军人。如果这场战役是发生在中国境内,中国即将覆灭,汉奸肯定会多如牛毛,但这场战役是发生在苏联境内,苏联当局肯定无法给中国军队官兵开出看上去可以兑现的承诺,如果华西列夫斯基派人联系傅作义,承诺“只要傅作义此时弃暗投明,苏联打败中国后让傅作义成为红色中国的国防部长”,傅作义除非智商不正常才会相信这种根本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许诺。想来想去,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使用一种让他自己在心里都觉得很难堪的手段。

南京军第77师第78旅第781团副团长张兴文此时是一位“军中明星”,因为他累计摧毁苏军坦克七十多辆并且还活捉了斯大林的长子,因此被授予国光勋章,成为继蒋介石后第二位国光勋章获得者,同时从营长被升为副团长。对此,武汉方面曾有不少高层表示反对,比如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就不同意,他认为,这个张兴文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军官,怎么可以跟委员长获得一样的勋章?国光勋章是国军最高级别的勋章,怎么能轻易授予呢?更何况,张兴文摧毁的七十多辆苏军坦克里倒有五十多辆是“投机取巧”而摧毁的,那五十多辆苏军坦克根本是停在原地被他用柴油烧毁的,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在战场上摧毁”,至于活捉斯大林的长子,也是运气。

正在武汉的萧振瀛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立刻去“告御状”,直接在蒋介石面前跟何应钦当面对峙。萧振瀛讥讽何应钦:“如果投机取巧能摧毁苏军五十多辆坦克,怎么没有看到何总长您也投机取巧一次呢?如果靠运气就能抓住斯大林的儿子,怎么没有看到何总长您也运气一次呢?战果就是战果!取得了就是取得了!哪里能说这种让前线将士心寒的话!”

被授予国光勋章后,张兴文得意洋洋,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子跟委员长平起平坐了”,南京军立刻把他作为正面榜样进行宣传,《中华英雄报》等报纸也对他大肆报道,让他出尽风头,使得苏军那边也知道了这个中国军人。第二天,第781团对面的苏军某部竖起了几个高音喇叭,用汉语指名道姓地喊道:“谁是张兴文?张兴文在不在?”

张兴文吃了一惊,问团长龙云峰,龙云峰想了想,笑道:“估计老毛子把你恨之入骨,主动上门骂你呢!你不骂回去,显得咱们没胆子。”

张兴文觉得龙云峰说的很对,他躲在阵地上举起一个高音喇叭:


状态提示:第547节 勇士们 7--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