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二百六十五章 招降纳叛
张宝投诚,而是目前张宝需要李懹作为人质,防止李助铤而走险。

……

李助彻夜未归,还在洛阳城内的马勥、马劲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就是知道的晚了点,等他们知道的时候,李助已经不在洛阳。也就是说,如今洛阳城内做主的是他们兄弟俩。从来没有处理过这种事的兄弟俩只得按照过去占山为王的经验,坚守待援。

而张宝也不想为了攻占洛阳而付出巨大的损失,攻城战其实就是消耗战,想要减少己方的损失,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有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选择强攻,而在不想暴露己方秘密武器的前提下,围而不打才是最佳选择。

此时朝廷的注意力已经被刘敏所率领的那支王庆军所吸引,对于武胜军这边的战事进展,只要没有传出武胜军战败的消息,朝廷也顾不上来催促张宝。而被朝廷所关注的刘敏所率的这一路王庆军,在攻打颖昌府的时候也碰上了麻烦。

皇卫军本就是由精兵悍将组成,关胜、呼延灼、杨志、张清等人皆为良将,早先与王庆军能斗得旗鼓相当,而如今少了李助、马勥、马劲等人相助,刘敏独立对付皇卫军全伙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而让刘敏没想到的是,朝廷竟然除了皇卫军外还留下了一招后手。当两军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一支意想不到的兵马突然杀了出来,协助皇卫军将刘敏麾下的兵将杀得大败,而这支突然出现的兵马,正是西军。

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这三路人马赵宋朝廷分别派出兵马清剿,其中西军随着宋夏战事结束已经投入了河北,可让刘敏没想到的是,赵宋朝廷竟然有魄力放下田虎不顾,调动西军先来对付自己。

皇卫军加上西军,所形成的优势让刘敏无法扭转,只得接受战败的事实,麾下的十万人马也是损失过半,不得不放弃攻打颖昌府,率领残兵败将退回襄城。而朝廷这方面得势不饶人,趁胜追击,皇卫军、抄襄城。刘敏见状不敢在襄城多待,继续后撤,一路退守至南阳才稳住了阵脚。但这样一来,坚守西京洛阳的马勥、马劲也就成了一支孤军。

当初李助率军攻占西京时没有想到张宝会率领武胜军协助赵宋朝廷平叛,对于粮草的筹集也就没有过分重视。不管是李助、还是马勥、马劲等人,其前半辈子强人的经历就导致他们考虑问题做不到面面俱到,粮草没了就抢,可如今被困在洛阳,粮草没了又能上哪抢?洛阳城里的大户在这伙“义军”攻占洛阳的时候就已经被“光顾”过一回,现在已经是抢无可抢,出城去抢又办不到,思前想后,马勥、马劲兄弟就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个现实问题,要不要突围?

在刘敏所部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前,马勥、马劲兄弟还幻想着刘敏可以率部赶来解围,可如今刘敏自身难保,他们也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虽说是建立了大楚政权,但王庆麾下的那帮文臣武将多是来自三山五岳的“英雄好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流寇思想严重,眼见继续坚守洛阳已经没有“意义”,为了保存实力,突围也就成了马勥、马劲的首选。

可想要突围成功却不是马勥、马劲说了算的,在觉察出马勥、马劲想要放弃洛阳以后,张宝并没有分兵把守洛阳四门,防止马勥、马劲出城,而是故意留出了西门,做出一副围三劂一的模样。

马勥、马劲都是直人,一见西门防守薄弱,自然也就选择由西门突围。兄弟俩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他们哪里晓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落在了负责监视城门东京的武胜军斥候眼中。有了千里眼,也就有了更远的视野,马勥、马劲虽说也派出了斥候,可武胜军的斥候却在被马勥、马劲派出的斥候发现之前就离开,这也就导致马勥、马劲对情况的误判。

出于谨慎,“脱困”的马勥、马劲并没有在洛阳城外多待,兄弟俩带着手底下的弟兄一路急行,一口气奔出了百十里,在确定身后没有追兵的消息以后,这才下令队伍休整。得到了可以休息的命令,本来就没什么军纪的兵卒当即便就地坐下,实在是太累了,不得休息的长途奔跑,跑得众人的骨头差点散架。

而噩梦也就在这时降临了,武胜军的追兵没在身后出现,却在队伍的前头现了身。高宠、杨再兴各率本部人马分左右对逃出洛阳的王庆军发起了攻击。马勥、马劲不由大惊失色,若是在离开洛阳的时候遭到武胜军的阻击,那他们还有信心能够抵挡一阵,最不济也能退后城中固守。可眼下,跑了百十里地消耗了大量体力不说,四周更是无险可守。那些王庆军兵卒面对武胜军骑兵的冲击,压根就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被冲得七零八落,乱做一团。

有眼力的当即扔掉手里的兵器,双手抱头蹲在了地上,而不肯投降的则扭头便跑,只是没跑出多远就被追上砍翻在地。

马勥、马劲兄弟都有坐骑代步,体力上倒是没有多少消耗,但面对当前的困境,二人也没了主意,想要结阵迎敌,可此时队伍已是阵脚大乱,发号施令压根就不起作用,因为没人听。

大难临头,各人顾各人,在发现无力挽回败势以后,马勥、马劲只得率领身边的亲兵突围,至于手下的那些士卒,只能看他们自己的命了。而马勥、马劲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走脱的,他们是大将,那“摆场”自然也与众不同,也就因此成了武胜军的“重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五章 招降纳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