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到了下午,太阳开始西斜,原本背对着光线的楚军占着便宜,因为正对着太阳几乎睁不开眼的魏军至少需要分出三成的精力去躲闪对面的刀枪反射过来的金属光芒。
现在形势对调,楚军得眯着眼,而魏军则看得清晰,幸而光线不再那么的夺目,影响微乎其微。可战况也越发的激烈,南、北两面的城墙都已破坏大半,若非穆梵组织民力提前在内城造了第二道矮墙,现在的仓垣已经失守。
尽管如此,他也心知守不住了,雷霆砲的威力超乎想象,天下坚城彻底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仓垣可以丢,反正日后还夺得回来,但麾下仍活着的一万五千多名镇戍兵却不能全部死在这里。
突围,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过,在重兵层层围困的绝境里,如何突围,很是考究统帅的能力。穆梵的法子很简单,却很有效,他直接洞开四面城门,驱赶城内的十数万汉人百姓冲向楚军的阵营,妇孺老幼在前,青壮男子在后,且允许自带细软和牛羊牲口。敢迟疑不前者,当众砍头剖心,再不动者,杀其子,逼其母,杀其儿,逼其父,血腥至极的杀戮手段彻底让这些平日里为鲜卑人做牛做马的卑贱汉人们崩溃了,撕心裂肺的哭嚎声惨不可闻,然后疯了似的,踉跄着、争抢着、仿佛从山顶倾泻的磅礴泥流,互相夹裹着彼此,绝望的冲向楚军。
他们不知道楚军会不会念在汉人同脉而停止攻击,可现在明摆着留下来必定要死,冲出去或许还有活路——对这些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可怜人来说,乱世之中,或许可以活命,已经是老天爷难得的开了恩。
徐佑接到奏报后,毫不迟疑的命令全线停止进攻,攻城的各部让开出城的道路,以水师舟船为掩护,持续用强弓劲弩压制城头的魏军,然后由步军分出人手帮助逃出城的汉民有序的离开战场。
可这毕竟是十几万人,又处在完全惊恐的状态,不听指令,肆意乱跑,好几次差点冲散了楚军防线,前面负责的各级主官的抱怨流水似的呈上来,大都主张封堵三门,只开一门供汉民逃命。否则的话,兵力无法集中使用,魏军必定趁势突围,恐会放虎归山。
封三门开一门,对战争的胜负来说可能是上策,可对百姓而言,也是灭顶之灾。十数万人从一门涌出,踩踏不知要死多少,拥挤掉进水里还不知要淹死多少,这样的胜利,不要也罢!
徐佑冷冷道:“区区穆梵,算得什么虎?镇戍兵又不是北魏的百保鲜卑,全放走了又如何?不过为了争战功而已!传我将令,敢伤及百姓者,剥夺此战所有功劳,移交军正论处!”
中军的结构庞大,又牵扯到朝廷根基,是各方焦点所在,因此徐佑没有急着仿照翠羽军对中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军法还是由军正掌管,没有另设监察司。
可没有监察司,对军队的掌控就无法做到如臂使指,更没办法洗脑做到统一思想。若今日率领的是翠羽军,徐佑之前的命令会得到坚决彻底的执行,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受到下面的强烈反弹。
传令兵刚要离开,谭卓喊住了他,对徐佑道:“我亲自去一趟吧!”他是担心下面人产生抵触心理,或者阳奉阴违,到时候伤及百姓太过,怕是会惹来徐佑雷霆之怒。
行军法杀人不要紧,然而中军的这些将领谁的背后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可能一个小小的军侯,背后坐着的是朝中某位重臣。徐佑要振兴大楚,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不能做孤臣,不能做直臣,所以得罪人的事,还是由他这个大将军府的司马来代劳。
徐佑想了想,容色稍霁,道:“你去看看也好!苍处,带百人队跟着司马,千万别有闪失!”
“诺!”
苍处瓮声瓮气的应了声,提了提手里的巨斧,道:“谭司马,请!”他虽然只是八品武烈将军,可是徐佑最为腹心之人,连谭卓也不敢托大,客气的欠了欠身子,领着众人去了。
谭卓的能力毋庸置疑,有他出马,很快搞出了应对的法子。先用盾兵排成两排,架上枪,留出供三人可行的通道,凡不听号令冲阵者,直接绑了扔到后面看守,并安排了上千人齐声宣讲归附政策,听令者可活,不听令者生死由天,效果立竿见影,不仅变得井然有序,而且速度快了许多。
但北门负责主攻的五品建武将军、齐兴郡太守柳渠自恃门第,不屑于听从谭卓的命令,等传令兵离开,呸的吐了口吐沫,道:“司马?狗司马!给我堵死北门,别说人,就是猪羊也不许出来。”结果手下的部曲杀了不少百姓,被混在人群里的北魏奸细鼓动道:“胡人不让我们活,那是种不同,咱们怨不得。可汉人也不让我们活,大家心甘吗?反正是个死,人死鸟朝天,不如跟我冲过去,看他们杀不杀得尽?”
人到绝境迸发出来的求生意志可以超越一切,北门的防线竟被这数万逃民呼啦冲开了一道大口子。倒不是他们比魏军还厉害,毕竟同根同种,很多兵卒杀了几人后终究还是退缩了——这不是敌人啊,而是黑发黄肤的同袍,妇人的哀哭,幼童的血泪,怎么下得去手?
候在城里的穆梵迅速察觉到北城外的变化,再不迟疑,留下五千死士断后,带着一万骑兵抛却所有粮草辎重,从北门狂奔而出。
以步对骑,全靠事先摆好的阵势,被逃民冲乱的北门再难以抵御万骑裹张的威力。如果从高空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