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汉的光芒>第二百七十八章 返程中的意外

夏日天高气燥,草色略显地淡了一些,天边蓝而泛白,底下尘屑溅起,出现了人的踪影。

漠北草原中,狼居胥山前,一群匈奴人正驱赶着羊群,往南边赶路。

这群人里面,有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女,乘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

周围赶着羊群的人似乎有些敬畏她,离得有些距离。

不过她似乎是习惯了,并未觉得不妥,哼着牧歌,慢悠悠地望着漫无边际的草原戈壁。

她是匈奴人的大祭司,是接自她爷爷的传位,虽然是一介女流,可并不影响她在匈奴人眼中的威望。

即使是大前提下,女人在匈奴人眼中地位不高,做了大祭司,她同样是匈奴人中权力最高的几个之一。

戈是她的名字,她不计较这个名字好不好听,因为,这是她母亲取的,她母亲是一个汉人,她母亲是被她父亲从匈奴人手上救下来的。

纵使是军臣单于不满她父亲迷恋汉族女子,把她母亲杀了,可她父亲还是用命,把她从九幽救了回来。

她的母亲陪伴了她三年,教会了她一些汉人语言,便走了,在她爷爷帮助下,回了汉朝边关城池,那儿才是她母亲真正的家。

可笑她母亲从没有爱过她父亲,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匈奴人,她母亲只不过是想把她父亲当作保护伞,先保住性命,再回到汉朝。

她母亲还记着她,所以陪了她三年,便毅然离开。

戈不恨她母亲,因为两族之间,早已势同水火,各自背后,都有着纠缠不清的血恨。

匈奴人每次大规模南下,都带走数万汉人,践踏万千亩汉朝土地,杀害边关士兵,这就是血淋淋的世仇。

她母亲是个明白人,即使是戈的父亲以死献祭,救了她母亲一命,她母亲还是记得她是汉朝人,依旧记得边民不得内迁、外迁,遵守着汉人的规矩。

戈几乎是要被她母亲带回汉朝的,可戈的爷爷,大祭司不同意,而她母亲想回去就得借助大祭司的帮忙,就是活命,也是受了他的庇护,只好同意了。

戈的母亲名为曾慈,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土生土长的汉人。

一个女孩子之所以取了戈这个名字,是因为曾慈觉得,她是刀械下不该诞生的生命,以武止戈,她希望武力背后,是为了止戈,戈字意于武,极之则反之。

大祭司三年前就死了,戈一度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直到她被迎上了大祭司之位,才重燃了斗志。

戈的爷爷,也就是大祭司,把圣火传递给了她,她就要为匈奴人负责,大祭司一脉,是太阳神赐予匈奴人的人间代表,她的权威,至高无上。

她从小被大祭司培养大,自然知道她所要做的事情,这次从狼居胥山下来,也是求天赐福,缓解草原上牧草不长,牛羊不肥的压力。

半路上跟上了一群南下牧羊牧马的族人,可惜她的身份暴露了,这些人不怎么亲近她,觉得女大祭司就如圣女,不应该沾染俗世人的污浊。

就这么过了好几天,郁闷的戈终于与这群人分道扬镳。

她性子向来活泼,受不得一言不发,一个人赶路,也是家常便饭,说不上话,自然就一个人走了。

居延一带守驻着隐没于大漠的伊稚斜单于总部,戈要回的,就是这儿。

……

正在戈驾马回来途中,一队汉人被单于在楼兰、汉朝、匈奴三国边境抓住了,他们是张骞一行人马。

楼兰国虽然与汉朝交好,可背地里一直受着匈奴人挟迫,楼兰王不怎么痛快,但他毕竟要接受现实。

汉朝边关将领,没有皇帝命令是不允许离关太远自行出兵的,所以楼兰王根本指望不了韩安国他们。

若是等汉天子命令,一切都晚了,他不得不为他的子民考虑,所以楼兰王还是做了匈奴人的傀儡。

单于让说出张骞一行人的行踪,楼兰王便说了,没有老大祭司护着,张骞这一次,没能逃过单于亲率大兵的魔爪,狼狈被抓。

其实被单于抓,并非张骞最痛苦的事,而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让他心中一片涩凉。

他一路像个野人一般,经过千难万险,来到大月氏都城蓝氏城,可惜大月王早已失去了雄心壮志。

当年被冒顿单于打得犹如丧家之犬的仇恨,不但没有越来越浓,反而渐渐淡忘了,对张骞的百般劝说,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滞留在蓝氏城半年无果后,张骞颓靡地选择了回去,任命虽然未完成,可家还是要回的。

不回去能怎么办?难不成依靠残存的十几个汉人左右大月氏上下的意见么,这太难了,根本不是他可以完全的。

绝大部分大月人,连汉朝都没听过,更不要说,相信一个汉人了。

哀莫大于心死,三魂像是缺了一魂的张骞,没有了以往的锐气与谨慎,要不然以他在草原上横贯近万里路,几年的经验,那里会被匈奴大单于轻而易举的抓住?

在回居延的路上,伊稚斜单于倒是有意让他倒戈,特地让中行说劝说他反了汉朝,归附匈奴人。

张骞非但没有同意,还狠狠的骂了中行说一顿,他曾经在刘彻左右的时候,也曾经听过卫绾给刘彻讲课。

那些国仇家恨,他与刘彻一样,仿若感同身受。

中行说苦劝无果,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大堆张骞的不识好歹,伊稚斜单于一听,狠狠地将一罐酒摔在地上,砸了个稀巴烂,让人施了一番酷刑,把张骞打得遍体鳞伤。

没有屈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八章 返程中的意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