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一六章 战争爆发 2
告诉自己的宠臣。将军们回答皇帝说,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长报告皇帝说:“在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动员计划已在三月三十一日就已完成。军队和往常一样,都已做好准备”。于是德国作出了发动战争的决策。

一九一四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六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二是四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毛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六月一日,小毛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在我们是愈快愈好”。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到一九一七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已经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对德国会更加不利,还不如早一点发动战争。

另外一边,英国希望战争马上爆发,因为这样对英国的利益最大,但是他们的盟国俄国却什么也没有准备好,它希望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到那时,俄国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德国;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在军事部署和调动是也具有优势。英国政府和俄国的想法恰恰相反,因为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军方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一九一四年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但英国开始并没有对外、也就是对法俄流露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同时,英国议会和内阁中存在着一个亲德派,英国内阁中,十二名阁员不赞成参战。整个工人阶级和大部分自由党人反对参战,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群众集会要求英国宣布中立。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

七月八日,奥总参谋长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的答复。这位八十二岁的老皇帝喃喃地说:“一九一四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奥匈随即立即着手在国内调动军队准备挑动战争。眼看战争有可能爆发,法国人也不敢怠慢,七月二十日,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说,一旦对德国开战,两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俄国过去在一九〇九、一九一二和一九一三年的国际危机中,曾经三次让步和退缩,一九一四年它决定这次绝不让步和退缩了。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两国首脑会谈期间,俄国在彼得堡冬宫举行了招待宴会;席间,彭加勒特地同奥匈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政府“应当特别慎重”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他强调说:“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是很亲密的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意思是希望奥匈政府不要对塞尔维亚发动进攻,但此时奥匈帝国已经在自己边境一侧集结好了大军,就等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了。

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在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一六章 战争爆发 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