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一卷 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 2

第一卷  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2)

赵天一可不知道自己的几个表哥心里的想法,在安排完参谋部的事情后,他又对几个表哥说到:“听了你们刚才的报告,也很不错,但是军官培训只有中高层的,而忘记了对基层军官士官的培训。不要忘记,士官是我们作战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基层士官的培养。所以,我们的军官学校不应该只有一所,而应该是两所,一所军官学校一所士官学校”。

看着面前似懂非懂的表哥们,赵天一继续说到:“这两所军事学校的地点也应该分开,以显示其不同;这样做不是为了身份贵贱和地位高低的区别,而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下面的斗志和上进之心,培养各级官兵永不停歇永不满足之心”。听到这里,张怀远接口到:“如果这样,我认为基层士官学校应该在下面、也就是远离城镇的地方开设;而军官学校要在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对方,以保证能有各种充足的资料利用和情报通讯传递”。赞许的看了自己表哥一眼,赵天一微笑的说到:“注意不错,不过我们还没有给两所军校起名字呢,大家看看都起什么名字好”?一听这话,几个人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一个说叫中华军校、一个说叫山西军校,反正各有叫法不尽相同。最后,还是赵天一发话定音了,士官学校就叫做“陆军北方士官学校”,地点就在之前说的包头董家营子;而军官地点设在太原,名字也叫做“太原陆军军官学校”。士官学校主要学习战术、编制、武器、射击、筑城(工程学简易测绘)、交通、马学、战地救护、军队教育及典、范、令等;是简化版的军官课程。军官学习学习的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航空科、战史战术、兵器学、情报学、工程学、装甲学等,航空学和装甲学是赵天一特意加上去的。

就这么的,享誉后世的两所著名军校就此落定,赵天一部下的军官九成五都出自这两所军校,而且几位元帅中这所军校占了大半;虽然后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所学专业日新月异、有增有减,校址也迁了地方,但学校的名称一直没有改变,成为后世著名的景点和全球著名军事院校。

见军校名称落定了,赵天一就开始对学校学习做要求规定;两所学校的校长无一例外都是他赵某人,谁叫这些军校的建设和所有投资全部是他的钱呢!赵同学很羡慕后世民国政府的军队将领一口一个“x校长”的叫着,听起来就舒坦,那可是桃李满天下的代表啊!

“我们的军官学校每期就按照四年制来学习,五月份就开始第一届招生,可以对外宣布这一消息,我父亲已经给国民政府那边打过招呼了,袁总统还是很支持我们的,说还要派几名教官过来任教。太原那边我父亲和三姐夫早已经整理出地方了,就等我们带人过去,原天津武备学堂的十余名欧洲的教官也被拉来过来,教授方面问题不大,再说了还有你们几个和我从美国请回来的武器专家,上一些专业课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离五月一日也就十天时间了,你们看看时间来不来得及,不然就再退回二十天,到五月二十日正式开始,最少还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学生的服装已经准备好了,是我们自己的服装厂制作的,采用的是美国帆布,很结实。式样也是我在美国时早就设计好的,还有一套战术背心,福勇他们几个应该见过,有空你们几个也去试试如何”。

赵天一没有说明的是,他这次趁袁世凯答应派遣几名教官的机会,要父亲想袁世凯提出将现在正在曹锟第三镇第六旅炮兵第三团团长的吴佩孚要过来,担任军校的炮兵教官。对历史上北洋后期的这位爱国名将,赵天一还是很有好感,对这位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的人物也充满了好奇。如果能将他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些什么历史故事。现在吴大帅已经三十八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拉过来正好使。

见自己说话和思路有些跑题,赵天一歉意的一笑继续说到:“军官学校招收的对象是外界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和我们军队中会识字的士兵和军官,第一期暂定四个连46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考入军校的一律由军校出资学习,当然毕业后也只能进入我们的军队中服役,这一点在招考简章上面一定要说明。四年时间从今年算也要到一九一六年我们才能用到这第一批学员,时间上仍然不赶趟,所以我们就要在士官学校上面下功夫。我决定我们的士官学校九成从我们的军队中征召,一成面向社会,第一期招收2000人分十个连队;而且士官学校的学习期为四个月,规定的课程可以酌情减少,但要在这四个月中一定要有一次的实战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同意刘都督和几位同学要求将周围的马贼土匪消灭完的理由,留一点给我们的士官练练手。按照这个计划,一年时间我们可以开三期,完成6000名士官的培训;到一四年夏天的时候刚好是两年六期一万两千名士官,可以带动一大片底层的士兵,这样我们基层军队的战斗力就会猛升。我个人的想法是,后续士官学校的招生数量从第三年规模翻倍,达到每期4000-5000人;这样在五六年时间我们底层士兵中士官数量就可以达到两到三成,甚至更高。当然,我们的士官学校和军官学校不可能只有一两所,将来肯定会更


状态提示:第一卷 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