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三五章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战争爆发前,经过沙皇尼古拉二世改变的俄**队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第一,作战军队-----六个基干军(第一军至第六军);第二,预备队军队----一个近卫军,一个掷弹兵军,一个预备队骑兵军;第三,地区军队----高加索军、芬兰(波兰)军、奥连堡军、西伯利亚军;第四,内勤部队----老兵、卫兵、残废兵等等;第五,非正规部队(数量极少)。
在部队配置方面,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远东地区总共有三十九个营(十五个步兵营、二十四个哥萨克骑兵营)的部队,以及二十个营的内勤部队。按照俄军新改变之后的编制,每个沙俄步兵师下辖两个步兵旅,每个步兵旅下辖两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有四个步兵营。这些部队总共可以编成四个步兵团,两个步兵旅,一个师规模的正规野战部队;以及八十四个百人骑兵队、三个旅的内勤部队。偌大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远东地区只有这些部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沙皇允许在远东成立了一个阿穆尔河军区,单独组建一个军(新招)。这是在和日本军队作战失败后,俄国人为加强远东防御(只是防御,不是进攻)而采取的措施。
随着欧洲战争爆发和持续,俄国和日本缓和了关系,并签订了《日俄密约》,规定双方不再是敌对国。也正是在欧洲急缺兵力以及对日关系缓和的情况下,尼古拉二世才将远东以及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的所有主力部队全部西调,增援与德国、奥匈帝国以及土耳其军队作战的部队。致使俄国在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只剩下内勤部队和新组建的预备役部队,甚至连外蒙古方面的唯一一个骑兵旅也强行调走了。结果自然是引起外面方面的不满,降低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威慑和存在,变成真正的外强中干。
俄国人的情况,自然逃不过暗影系统人的眼睛,经过深入的情报调查和实地的摸排之后,一份俄国在远东地区军事力量发生变化的报告就到了赵天一案头。这种大好机会,赵天一怎么会轻易放过,虽然他知道在两年以后的一九一八,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俄国才是最乱的时候,但他在那个时候另有打算。到了一九一八年俄国因为“革命”混乱、列强各国开始武装干涉其内政时,赵天一还想走一步大棋,捞一笔大的,所以现在这个机会也不能放过。正好日本人这个时候主动过来帮忙,在边界地区开枪滋事给了赵天一展开行动的借口;中**队的指挥官反应也够快,而且清楚自己在此地驻防的目的。周云龙早已经被赵天一洗脑成功,想着如何在这里扩大“地盘”;他心里有尚方宝剑,不怕自己把事情挑大,也明白总长安排他到这里的含义,于是就“顺势而为”了。
俄国人可没有想到赵天一从一开始其实就是在打他们的主意,但中**队这么一展开,俄远东的内勤部队还真不敢拦。这里虽然驻守了俄近卫军第一九六团,其实是由内勤部队改制而来,顶了一个近卫军,团的编制而已。中日双方的冲突进行到第二天,也就是一月八日,双方的交战规模也升级到了营级别的战斗;而让日本军队不舒服的是,他们的部队被完全压制,且从原阵地上后撤了三四公里,日军原来的据点洪仪里已经被中**队攻占。
僵持的防线是在今天上午十一点多,日军第二十六混成旅团派来增援的炮兵部队到达后被打破的。原本只是想稳固阵地的中**队,在遭遇到日军数门七五山炮的轰击,损失了十几个士兵以后,带队的营长发火了。在命令各连将隐藏的迫击炮全部拿出来之后,又将自己营部一直没有使用的机炮连拉了出来。几分钟时间内,中**队一下子增加了数倍的火炮力度,不但将日军的炮火完全压制摧毁,而且给了地面阵地上的日本部队一个三连发的短促覆盖急射,炮兵之后步兵一个冲锋就干掉了面前的两个中队日军,彻底地将日军想要反扑的念头打掉。
后面指挥作战的桥本博光中佐,看到这惊人的一幕,知道自己需要完成旅团长“反攻激进”的任务是不可能了。刚才炮兵到来时,顺便带来了旅团长大雄志二少将的命令:利用炮兵的轰击,率军突破敌阵地,反攻激进。看到中**队比自己多了很多的火炮出现以后,桥本中佐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能不能守住现有阵地,保全现有士兵的生命都是一个问题了,反攻那是万万谈不上了。“中**队拥有大量的火炮,我部现需炮兵紧急增援;援军未到之前,请允许我部适时向后撤退”;这是桥本中佐给旅团长的又一份请求报告。
四十多分钟以后,这份报告到了二十六旅团旅团部先锋邑;大冬天的,旅团长大雄志二少将的额头上已经是汗珠满满,军服最上面的衣领扣已经解开。指挥部里面是生了火炉的,但这样子热的人,好像只有旅团长一个人;危急的形势不容得他不心急上火,就在刚才,旅团部也接到一份来自北面第四步兵大队的报告,今天一大早,他们防守的稳城图门江对面的中**队调动频繁,似乎有过界开打的样子。这样大雄少将紧张无比,他这一个旅团万余人,可守不住从稳城、南阳、庆源、庆兴这么一大块区域;在命令各防地加紧防守的同时,他给驻屯军司令官井口省吾中将去了紧急电报,要求他派出部队增援。驻守在清津的十九师团一部北上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