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明是新任江苏将军李纯推荐给袁克定(袁世凯)的。自从发生“模范团”团长人选事件(袁世凯做总统之后发生的事情,这里不再解释)之后,袁世凯担心自己的大公子身边没有年轻人作伴,行事不方便,所以等袁克定从远征军回来之后,就让一些心腹找可靠的同辈人来陪伴儿子,杨怀明就是这么到袁克定身边的。
杨怀明何许人也?乃是新任上海镇守使杨善德的侄子。杨善德算得上是一位北洋军老将了,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也就是天津武备学堂)第一期;和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李纯、王占元等人都是同期的学员,可见其资历是多么的老。远征军组建的时候,为了加强自己在远征军中间的控制,防止赵一天势力独大,袁世凯在第二梯队中加派了大量自己的人手,比如王占元、齐燮元、张宗昌、卢永祥等北洋将领都被他被到远征军中担任师长。当然,除了想加强对远征军的控制,出国作战打出名声、让自己获得足够的声望好,在英法等外国人面前长面子,也是袁世凯的想法。另外,在赵一天还没有真正成为他的心腹,成为他的女婿之前,他必须要提高警惕。
随着赵一天从参谋总长、陆军次长外置上退下来,朝堂上对远征军的关心也就不那么热切了;反正一直在打胜仗,而后续的花销随着赵一天的离开也没有人能够解决,政府里面现在可没有人愿意将钱拨给远征军使用,哪怕这钱里面还有英国人一份子,从国外撤军就成为了事实。一半多的部远征军被下令回国,英国人抗议也没有用,当然最先撤回的就是北洋将领带领的部队。除了远征军司令官吴佩孚之外,包括了副司令官段芝贵在内,其它第四十一到五十九等二十个师的师长连同士兵都被陆续撤回国内,王占元、齐燮元、卢永祥、张宗昌、杨善德等也都回到国内。
因为打了胜仗,又是在国外,虽然主力军不是他们,但好歹也算上过战场,这些人的回归受到了国内民众的热闹欢迎。在广州、上海、天津等远征军抵达的码头,民众都是自发的前去迎接,让这些北洋将领着实自豪了一回。政府方面也不吝啬,早些从战场上下来、已经是陆军次长的段芝贵亲自到天津码头迎接;在北京城里,新任陆军总长冯国璋更是大摆筵席,为回来的将领庆贺。袁世凯也是给回来的距离都安排了好位子,都是地方实权位置。
在众多的封赏中,杨善德被任命为松沪护军使兼江苏军务帮办,和江苏将军李纯一起打理江苏军务,不过名义上还是要听从李纯的指挥。一到地方,杨善德利用从战场上的私带的缴获,立即扩编了两个步兵团的兵力,让心腹龚声杨和夏兆麟担任团长,准备在这个位置上好好干一场,和江苏将军李纯一较高下。李纯虽然是江苏将军,职位高于杨善德,但他也是接替冯国璋的位置,有些初来乍到;加上杨善德是他天津武备学堂的前辈,资历高于自己,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责怪,只能想其它办法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而推荐杨的侄子到总统大公子面前做事,正是他讨好杨善德的做法之一。
只不过李纯并不清楚,这位从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其实已经被日本外务省的特务机关花钱收买,投靠日本人,成了一位日本特务机关安插在中国大陆的普通间谍,每天都和其它那些日本间谍特务一样,搜集中国方面的资料,并上报给自己的上级部门。自从到袁克定身边以后,杨怀明除了这些事情,他还有另外一样事情,那就是搞好和袁克定的关系,利用袁克定搞到一些机密情报,比如中国人最新的轮式装甲战车资料。对这款装备,日本军方上下可是眼红的很。
后世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日本在甲午战争以后,为什么不趁机攻占整个中国呢?就算是在一战爆发的时候,强大的日本(和中国比起来)为什么只占领了山东半岛,就不在继续进攻了呢呐?当然是因为资源、因为钱粮。明治维新虽然开启了日本强国之路,但日本毕竟是英国资源贫瘠的岛国;战争打的就是资源,就是钱粮。日本各届政府正是看到了这一原因,才在甲午战争胜利后马上占领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全岛,大肆掠夺这两个地方的矿产资源和粮食资源。日俄战争虽然日本胜利了,但也是元气大伤,国内说是民不聊生也不为过;加上资源问题,他们在这一时期就是想吞下中国也没有这个胃口。另外,其它欧美列强也不会坐视日本占领中国,瓜分他们在华的巨大利益,所以对日本人的野心也是用眼睛盯着看,不让他们太过分。就算是没有列强们盯着,日本军方也没有能力对华发动全面战争。此时是中国是一条绵羊,日本是一头狼;但中国这条绵羊是成年的大绵羊,而日本这头狼却是刚刚断奶的幼崽,牙齿还没有长出,对着绵羊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发出几声狼叫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当然,日本政府对中国的野心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满清时期是,现在的民国时期也是一样,就算是赵一天这样的异类出现了,他们也还是在想着控制中国的事情。二月底三月初日本高层的会议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如何占领中国,但在会议结束之后的当天晚上,大隅首相几人就陪同着山县有朋等元老进入皇宫面见大正天皇。
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叫川岛浪速的老年人,也被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