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〇五章 新上任的李督军
,调集了大量马帮的力量才得以运送完。他准备到贵州后,再派人运送最后的装备,而且还要请少帅的飞机助阵掩护。因为义父吴佩孚坐镇四川,赵一天已经答应在成都设立一家飞机制造厂,并给义父组建一支五十架的空军队伍。

因为队伍里面有大批武器装备,又知道贵州土匪居多,所以李树峰对沿路的保卫工作做的非常周密。他从两个军校学员队伍中抽出有参谋经验的学员组成一个临时参谋班子,专门从事对沿途地点的了解和预判,并从两个营士兵中抽出有特种作战经验和侦察经验的士兵组成数支侦察小组,前出三公里侦察前进,后面的大队追寻他们留下的安全记号跟进。李树峰可不想自己携带的武器装备被一群土匪打劫,万事还是小心为上;凡事小心无大错这个观点,是他从老搭档王炳旭那里学来的。

果然,离开四川泸江进入贵州赤水境内之后,沿路就出现了土匪的身影,不过这些土匪人数较少,最大的一股也不过三四十人,看到他们绵延数里且有大量精干军人护卫的马队,只能远远的看着,不敢上前。渡过赤水河之后,也许是因为有大队马帮南下的消息在土匪中传开,在又一次途径赤水河,在一个叫葫市村的紧靠赤水河的地方,他们遇到了最大的一股拦路土匪,有两百多人,看样子是附近几个土匪队伍商量好集结在一起想干一票大的。最后对方的人看到了,马队也看到了,不过他们也看到了几挺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就在土匪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几发炮弹落在土匪队伍前面,巨大的爆炸人这群土匪瞬间就炸了窝,恨不得爹妈给自己多生几条腿,飞快的往后四散去了。

这股土匪虽然跑了,后续经过的对方还是有人出来窥视;这也给李树峰提了个醒,让他知道贵州的土匪向来没有政府军队去剿灭,气焰不是一般的嚣张,原本他还想着以后收编这些山上人,所以没有下令炮弹往人群里面射,现在看来不杀几个人是无法震慑住这里的土匪的。他随即下令对形迹可疑的人立即捉拿,反抗者击毙;并且加强了前出侦察力量,将前哨放出五公里、两侧也有两公里。这一决定让整个队伍在进入遵义以南的修文县境内后,很早就发现了埋伏在猪下爬(山)和箐坡(山)两处大股的土匪,也知道这些人是准备在两山之间的大湾村或刘凹村一带伏击马队。

得到侦察兵的报告,有如此多的土匪等待自己,李树峰就决定全歼这股近千人的土匪,给自己的贵州上任开一个好头。人数方面自己有两个营差不多一千两百多人的兵力,超过了对方,而且部队中还有二十几门迫击炮,几十挺轻重机枪,火力更是远胜对方,以如此武器装备加上超出对方兵力的正规军,要是不能全歼这**百乌合之众的土匪,传出去他李树峰就不用在少帅跟前混了。

在他的授意和指挥下,一个全歼拦路土匪的计划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制定完毕。除留下一个连的兵力看护马队之外,其它五个连一千官兵,连同四十余名军校学员,全部加入到消灭土匪的队伍中去。李树峰的计划是,各派两个连绕道到两股土匪埋伏地点的后方,截断土匪的退路,等正面攻击开始之后他们再发起攻击,从后面几个方向包围土匪,务必不让一个土匪溜走。正面战场只留下一个连,但是两个营营部的十二门八十口径的迫击炮,以及各连一半的六〇迫击炮被留了下来,准备对集结在两个山凹处的土匪进行密集轰炸。而那些行动不便的六挺重机枪,也被留了下来,准备对从这个方向逃出来的土匪进行打击。

大战是以十二门80口径迫击炮和十门60口径迫击炮的轰鸣声中开始的。根据侦查员的报告,可能是为了打马队一个出其不意,或者是防止人员扩散增加被发现的几率,两个山凹里面的土匪就集中在一起,一边各自约三四百人,就等候匪首的命令再冲出来。按照申海州和安桂林、张兰芝几人的商议,新督军上任肯定有兵护送,所以最好是等对方近了再打。那些平日娇惯了的军爷,看到这么多人一下子冲出来,而且就在眼前,还不吓的屁滚尿流往后逃命去了。这两处虽然是山地,但都不是很高,现在又是冬天,在坡上无法藏住身影,所以就把人全部集中到山凹里,等对方近了,自己再从山凹冲出。两边齐出也就一两百米的事情,几个呼叫就可以杀到。

和之前说的一样,土匪们想法是很好,计划也不错,却也给李树峰火炮打击带来了便利。跟进侦察兵报告的位置坐标,炮手们早已经调整好了射击诸元;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老兵,特别是参加过西亚战争的那一个营,不知道在战场上放过多少炮,现在打起土匪来更是轻松写意得心应手。第一轮二十二法各种口径的*,就有就成全部正中目标,落在两处土匪群里,炮弹爆炸的碎片和冲击波当场就炸死上百土匪。直到炮弹落地爆炸,土匪们大多数还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以为的老天打雷打到了地上。也不想想,大冬天老天怎么会打雷。

这也不能怪贵州的土匪们见识短浅,这群刚刚将手里的大刀长矛换成洋枪的土匪,能看到机关枪,听到几声机关枪射击的声音已经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炮这种东西他们听过,可真正见到过的少之又少;包括几名匪首在内,只有申海州和他弟弟申锡之在一次化妆进入贵阳城时,有幸见到过刘显世队伍中有一门法国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〇五章 新上任的李督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