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二〇章积极备战中的美国
一九一七年初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绝大多数议员都同意对德国宣战,出兵欧洲大陆。不过在陆军总部报告国会自己的兵力和装备严重不足,无法立即出兵的“惊人”消息后,国会众议院议长詹姆斯·比彻姆·克拉克就要求将原本在三月初的对德宣战,延后一个月,以满足军队装备和训练的要求。对此,国务卿罗伯特·兰辛和总统威尔逊在仔细询问了美国陆军部长牛顿·迪尔·贝克,再和远征军司令官潘兴将军交流一番之后,同意了克拉克议长的建议,将对德宣战日往后推移至少一个月,以满足全队的整编和训练。
历史上美国政府是在一九一七年上半年的四月六日对德宣战的,宣战是宣战了,但美国远征军却在对德宣战后迟迟未能及时出兵,一直拖到了一七年的下半年的七月二日,才有一支运兵船队到达法国圣纳泽尔港,运送了14750名美军官兵到达欧洲大陆。这些到法国的美军部队,第一时间不是上战场协助英法盟军作战,而是在法国土地上进行军事训练、修建基地和准备补给。美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则发生在一七年的年底;换句话说,美国人从宣战到开第一枪,用了差不多半年多时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述,美国人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据战后资料显示:“美军刚参战时平均每人只有10发子弹{好熟悉的数字},有些人连刺刀鞘都没有,只能拿报纸把刺刀包起来”。连步枪、子弹、刺刀都这情况,重武器可想而知。
这一时空有些事情虽然按照历史在发生,但速度进程都不一样了。赵一天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现状,提升了中国至少是军事方面的力量;这种力量感染影响了在菲律宾服役的潘兴,潘兴回国之后对陆军总部的建议等等,都是历史上不曾发生的。蝴蝶翅膀的微微煽动,也影响到了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以至于让美国人在一七年一月就开始招募军队,购买军需,扩大战争力量,为参加一战做准备。
为了满足自己的远征需要,潘兴下令在全国建立新兵训练营。在军方强大推力作用下,只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三十二个培训营就建立了而且每个营占地8000-12000英亩,有1.5万栋建筑,可容纳四万人,不得不说美国人开始紧张并发疯了。训练营建好了,潘兴征召组建的美军也差不多成建制了。到三月份,美军已扩编至四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个两旅的临时师;兵力超过了一百万。为了训练这些来自北美各地的工人和庄稼汉,将他们磨练成至少像样的军人,潘兴特意要求协约国中英法中日四个国家派出上过欧洲战场的优秀的军官和士官,作为教官参与美军的训练。
之所以邀请英法军队之外的日本军人,日军士兵在日俄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是潘兴将军亲眼目睹过的;作为西方人,尽管对东方军人那种作战理念还不是很了解,但不妨碍他对那些军人气概的认可。至于中人,除了中国人在欧洲有一支数量不少的远征军,他们的战绩和战场上的表现赢得友军的赞许之外,从中国获得迫击炮以后,炮兵的训练除了他们没有人能够胜任。另外,潘兴从中国政府{国防总部}那里获得了一份文件,有关军队目前编制的一份文件。看过了里面的内容之后,潘兴将军对中人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请中人来训练自己的士兵,非常合适。
潘兴将军得到的军队编制资料,当然是赵一天的手笔。美国人对于出征欧洲的步兵师,采用大编制或者小编制一直存在争论,拿不定主意,小赵同志就帮助他们一把。这也是他后世经验在起作用,想着通过自己的手,影响一下美军的进程。
对于步兵师的结构问题,一战时期各国陆军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人员构成。基本上分成了两大类型:德军师编制和英法师编制;德军师每师人数在一万五千左右,而英法的则在一万三到一万七之间。在美军内部,以潘兴将军为首的一些人,认为美军一个师的人数应该在25000人以上。这些人的理由是:为了增强自持力,在堑壕战中加强防御能力,美军步兵师需要更多的人力,如果能够增强自持力和火力,适当牺牲机动性和灵活性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步兵师应该有两万五千人以上的编制。
赵一天给老潘的小册子里面,提到的则是另外一种编制,一种17700人制野战师编制。这是中国陆军参谋总部的参谋人员,根据欧洲战场实际情况研究,对美军得出的结论。中队的步兵师,根据火力配备,一万三到一万五最为恰当;之所以要美军以一万七千人做编制,是因为一九一七年的美军步兵师缺乏火力,相较于战斗部队而言指挥单位显得过小,不利于指挥作战。对此,潘兴将军的兴趣不大,他心里面中意的是“三旅九团二十七个营”两万五千人的大师,不过对小册子中提到的“在火炮不足的情况下适当缩减步兵规模,可以达到支援炮兵比例相应上升的目的”这么一个结论还是很有兴趣。
当然,潘兴将军感兴趣的不只是这句话本身,包括了他认为的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中国人明显在提醒自己,美军需要大量火炮,大量从中国购买的火炮!对于中国人的火炮,潘兴将军还是蛮佩服的。一个之前连步枪机枪都要从国外购买的落后国家,突然之间不但可以生产这类轻武器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