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的欧陆,瑞典王国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国家中的佼佼者,瑞典王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资源都不算突出,但瑞典军队却在古斯塔夫大帝手中第一个完成了线列战术的军事改革。
可以说,正是古斯塔夫大帝大胆将单薄的火枪横列用在实战中,大幅度缩减战略纵深加强火力的行为,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才引爆了整个欧陆向着线列战术发展的军事变动。
火枪早在两百年前就出现在欧陆,但直到古斯塔夫时代,线列战术才真正被各国所重视。
现今古斯塔夫大帝虽然早已凉凉,但他留下来的军事体制却仍被子孙们奉为经典,至少,在17世纪,古斯塔夫大帝的军事理论还处于先进地位。
西欧的军事强国法兰西,就是在吸取这一军事体制的基础上,开始线列战术的常备军建设。
而曾经在16世纪制霸欧陆乃至世界的西班牙王国的大方阵战术,在17世纪则随着西班牙王国霸权的衰落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正因如此,瑞典王国是东欧少有的在没有遇到太平军之前,就能打出排队枪毙战术的国家,太平军的崛起更是坚定了这一战术的准确性,甚至瑞典王国在卡尔十世研究过太平军胜利的战例后,再次缩减了长枪兵的比例,并完全取缔了火枪兵的甲胄,换上了更加华丽却没有多少防护效果的布料军装。
瑞典军队中,只有长枪兵等专职肉搏的士兵和部分骑兵还穿有厚重的胸甲和带有铁盔。
这主要是因为卡座式刺刀还没有风行全欧洲,领教过卡座式刺刀厉害的只有行将就木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和战败后被千面掌控的俄罗斯帝国,显然,这两个国家没有任何推行卡座式刺刀的意思……
在这个后勤完全靠牲畜和人力的落后时代里,维持数万大军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规模军队往往会分成几路进军的原因之一。
一座上万人的野战军营营地,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当军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拆分就变成了必然。
五个满编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师团,兵分两路,一个师团抄向瑞典军团的后路,直插波洛茨克地区。
剩下四个师团则分为三部分漫开前行,洪天成亲率两个师团开向维尔诺城解围,左右两翼数十里地之外,是另外两个分列两边掩护的精锐掷弹兵师团。
五个满编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师团加在一起人数可达65000多人,太平军对阵中,首次在兵力上超过了敌人。
理所当然的,占据了这么大优势的洪天成,不再局限于击溃乃至击败敌军,他要的是全面歼灭!
太平军的敌人之所以每次决战战败后,总是可以再次募集起一批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充斥新的部队,就是因为那些被击溃的正规军士兵,不少人逃走后再次加入了军队序列。
哪怕这些溃兵的军心士气受到严重打击,不堪重用,也可以作为辅助性质的民兵部队,至少比起那些刚拿起武器的农夫,这些经历过军事训练有过战争经验的老兵要强出不少。
基督教兄弟会规模发展如此迅速,跟大批量吸纳被太平军击败的溃兵也密不可分,那些本身就懂得如何战斗的壮年男子,可是让乔布斯特省去了很大的训练精力。
以前的战斗,敌人的兵力总是比太平军多,太平军能保证自身不被包围已经算是表现优秀了,更不用说去围歼敌人了,所以洪天成只能打击溃战而无法打歼灭战。
决战中歼灭的意思更多是将敌人的军队建制打散,而不是把敌人士兵全都杀光和俘获。
在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哪怕有骑兵追击,也很难真的将所有的溃兵赶尽杀绝,毕竟士兵是有脑子的,完全可以找个犄角旮旯坑洞什么的躲一躲,追击溃兵的骑兵是不可能下马仔细搜查的,有的是目标供他们劈砍。
洪天成亲率的两个师团太平军精锐掷弹兵人数上比瑞典军团主力略微少一些,但洪天成自认为足以单独击败卡尔十世,两翼的两个师团更多的用途是从两个方向封住卡尔十世的逃跑路线,将其往波洛茨克方向驱赶,而等在那里的已经切断瑞典军团后路的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师团,刚好完成最后的收割任务。
计划制定的十分完美,只可惜,卡尔十世不是傻子……
卡尔十世在得到洪天成大军到来的消息后,直接撤了维尔诺城的围困,留下数千人作为殿后部队抵挡洪天成的大军,为整个军团争取撤离的时间后,带着瑞典军团大部主力向着原本进军的路线退往波洛茨克地区。
卡尔十世的瑞典军团进攻太平天国是以波洛茨克地区作为突破口的。
太平军的进军效率虽比瑞典军团要高出一筹,但这一追一逃之下,加上瑞典军团留下的拖延时间的殿后部队,追上卡尔十世几乎变城不可能事件。
好在,提前出发开往波洛茨克方向的第五师团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如期挡在了卡尔十世撤退线路上。
撤退主力达到三万多人的瑞典军团,在发现自己退路被堵后,第一时间展开了战斗队形,向着太平军精锐掷弹兵第五师团压了过去。
在卡尔十世等一众瑞典将领眼中,己方拥有太平军2倍兵力的优势,并且瑞典军团的基础士兵全都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无论是作战素质还是战斗能力,都可以称之为欧陆精锐标准,采用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