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应得的。”李世民冲他摆了摆手,道:“且先坐下,一会儿朕还有话要问你。”
李丰满再次道谢,然后依言归位。
“下面朕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李世民目光在堂下几人的面扫了一遍,淡声道:“想来你们也都听说了,这次安平候入京,带来了两样特殊的种子。一为土豆,一为玉米,皆是可以做为主粮的农物。”
“其,玉米的产量可达十五石之,土豆更是能够亩产二十石之多!诸位爱卿,你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大唐国域,从此之后,将再无饥荒之年,人人有粮吃,户户有余粮。国泰民安,盛世将至!”
这么说虽然有点儿臭不要脸自夸的嫌疑,但是在场的人却无人不觉得不妥,算是没有玉米与土豆的出现,贞观盛世的前兆已显,李世民依然是未来的盛世之主。
只是土豆与玉米的意外出现,将这片盛世给提前催生了出来。
“皇。”岑本道:“土豆、玉米之物若真如此神,确实是天佑大唐,是前所未有的盛世之兆。但是臣有一问,此二物真的能够有如此高产?司农院可曾做过验证?”
张大象这时插声回话:“岑大人的问题,下官可以解答。司家院已经做过全面的验证,土豆、玉米,皆可为主食,尤其是玉米,无论是食用还是存储,皆与五谷无异,对人对畜皆无半分危害。”
“至于它们的产量如何,现在还不得验证,不过司农院已然派专人带着部分种子赶赴东南温润之地,不出三月,能得出结论。到时,是真是假,一目便可了然。”
为了能够尽快验证这两样特的真实性,户部与司农院可谓是下了血本,长安本地的气候现在不宜耕作,所以他们便不远千里奔赴东南可耕这地去做实验。
如此便可节省大半年的时间,提前能知晓土豆与玉米的大概产量,并收集新种。
岑本轻轻点头,不再多言。
现在说什么都是无用,一切待到三月之后,自见分晓。
“那位大人是谁啊?”待张大象重新坐定,李丰满小声地向他打听。
张大象回道:“书侍郎岑本大人,他旁边的那位是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大人,再前面是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大人,坐在皇身边的那位是书令房玄龄大人……”
知道李丰对于在坐的大人皆不熟识,所以张大象便很热心地低声向李丰满介绍。
岑本,褚遂良,长孙无忌,房玄龄……
李丰满的心神一震再震,果然,他之前的猜想没错,今天呆在这个大殿里的人全都是贞观时期的名臣重臣,除了张大象显得有些陌生之外,前面的这几位,全都史留名,而且名声斐然。
李丰满把主要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前面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的身。
这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辅宰,一个二十四功臣之首,同时也是他这具身体名义的亲舅舅。
怪不得刚才是长孙无忌第一个出声支持李世民的封候决定,闹了半天原来是自己人。
“安平候!”李世民再次向李丰满看来,轻声问道:“刚才张爱卿的话你也听到了,不出三个月,一切都会得到验证。现在朕再问你,土豆与玉米这两样农物,是否真能高产?”
见李丰满张口要回答,李世民出声提醒道:“想清楚再来回答朕的问题,若是你现在所言,与三个月后司农院的所得有所出入,那是罪犯欺君,是不赦之罪。”
君前无戏言。
李世民深看着李丰满,他是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给李丰满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李丰满说出他最想要的真实答案。
“现在你若是想要改口还来得及,只要你说出此二物的真实产量,哪怕与之前的传言不一致,朕也不会因此而治罪于你。”李世民继续给他施加压力:“但你若说谎,事后与验证不一,到时候便是朕想宽宥你也是难了。”
李丰满微微一笑,轻轻站起身来,定声道:“皇可放安心,只要司农院的人按照微臣所言的方法耕种,产量只会更多,绝对不会低于之前的数字!”
昨夜在得了李世民的封候承诺之后,李丰满便随手献了一册玉米与土豆的耕作指南,里面详细地记载了一些一米与土豆耕种时的耕种方法及注意事项,其土地的选择以及农家肥的使用是重点。
只要土地肥沃,肥料充足,凭着土豆与玉米的优良基因,产量肯定暴棚。
精耕细作之下,玉米的产量亩产至少能十六七石,土豆更不必说了,二十五六石都不在话下。
一册书他扬扬洒洒写了几万字,环境,气候,注意事项,大小细节足足总结了百条,若是到时候产量有所出入,没有达到皇帝的预期,李丰满也有说法。
百条细节,没有人能够事无巨细地全部完成,到时候李丰满只要随意挑出一些毛病来,纵是李世民也挑不出理来。
毕竟刚才他说的可是“只要司农院的人完全按照他的耕作方法去耕种”,而事实,司农院的人根本不太可能将书册的方法全都做到,而这,是李丰满给自己留的退路。
“好!”李世民兴奋地用手掌猛击桌面,高声道:“此事若成,安平候则又立功一件,到时候朕必不吝赏赐!”
李丰满站起身来,按照昨夜写好的剧本本色出演:“皇过誉,微臣不敢居功。”
“其实微臣当初去极西之地寻求这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