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恐怖悬疑>诡秘三千藏>第四十六章 残存的反击

第四十六章

残存的反抗

——————————————————......

城破那日。

所有人都觉得金陵城人没了血性,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然而,

事实却并非如同后世口中所言。

那些无名的英雄。

无名的反击者就活在亲眼看见这些的人儿眼中。

活在日本鬼子的日记本当中。

在离开教堂,前往日军大营的路上。

罗文皓打昏了两个日军,他杀了其中一人,却没有杀死另外一个人。

只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一个日记本,日记本上的内容,他大致看出一些意思:

12月17日,杀红眼的日军竟然开枪射击友军,打死打伤日军多名。甚至日本海军第3舰队1名海军中尉到陆军了解俘虏处置情况时,在夜晚的下关看到,日本陆军士兵正在用刺刀从背后刺杀俘虏。这么海军中尉询问,实在不该从背后刺杀啊。陆军士兵看着拿着手电的海军大声训斥,再不把手电收起来的话,那你们就等着溅满血再走吧!金陵陷落了,但并不意味着中队的抵抗就消失了,部伸着脖子等着被砍头。在金陵城里城外还有很多残军部队在日军重兵云集的金陵坚持进行游击战。这些被日军合围在金陵城内和郊区。这些被打乱建制,已经没有组织的士兵首先要解决的是没有粮食吃,又冷又饿,而穿着军装出去走动又会被日军发现逮捕,而且在冬季,这些残军没有地方睡觉。脱离了困境的士兵会躲进附近村庄,村民会为他们提供食物,住处和衣服。其中有些残兵正在转化为游击队。首先是在进攻金陵时,在广德附近的一支日军兵站汽车小队在向国崎支队运输物资返回途中,遭到数百名残兵伏击,23辆汽车被烧毁,日军包括小队长在内部阵亡。

.......

罗文皓不晓得这个日记本里面写出这些内容日本兵到底是什么身份。

但他意识到很多事情。

这个日记本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而此刻,将它留在这个日本兵身上,留着这个日本人的性命或许就能保住这段历史。

保住这段历史——

或许就能让后人知道。

金陵城破那日,国人——

并没有完失去血性。

再往后的记载,那都是在回到了未来之后,罗文皓调查所得了。

当然也有他亲身经历和个人的记录。

他一个粗糙的汉子,用拙略的笔法写道:

即便到了38年1月22日,金陵陷落后1个多月,残军还是经常性的伏击日军辎重部队。比如日军第6野战炮联队第12中队的一支有60辆大车的行李队在1个步兵小队掩护下从,在雪后时晴时阴的天气下,行走在干燥的路面上,山背后还有很多残雪未花。在修理通过3座被破坏的桥梁后,遭到松林中残军的伏击。但是很不巧,日军的1个大队快速增援上来,这支辎重队才避免被歼。

日军第6师团步兵第13联队1支小部队在行军中,在路边遭到200多人袭击,这些中国民兵使用大刀和梭镖冲上来。民兵们在50米距离上投掷梭镖,但是这些梭镖大多数都没有命中,很快日军轻重机枪开火,这些民兵部阵亡。

包括在金陵郊区也发生多次,中国民兵手持红缨枪不畏死亡,一次又一次突击日军的事例。持续着让日军感到困惑的发动肉搏战。这些红缨枪民兵坚信自己可以被子弹命中也不会死亡。12月14日,金陵陷落第2天,日军第16师团的500名辎重兵即遭到1000名残军围攻,双方爆发激烈白刃战,日军死伤80多人。

12月18日,日军第6辎重联队第4中队在城外遭到残军伏击。日军开始加强了对周围村落残军的围剿扫荡。

日军在扫荡残兵时,会把村庄当成主要目标,哪怕情报说这个村庄里有2,3名残兵,日军也会出动部队袭击村庄,对残兵和老百姓不加区别的部杀死。因为杀的人多,可以当做战果。一般日军讨伐队,分为放火班和射击班,在夜间到达村庄后,放火班先进入放火焚烧民房,大火迅速包围村庄,一瞬间村里一片哀鸣,并骚动起来,村民们惊慌失措的跑出屋外,此时在外围的射击班就使用轻机枪射击,不到5分钟就没有人走动了。

日军谷田勇和堂肋光雄2名参谋乘坐汽车去第114师团司令部时,在途中遭到枪击,司机当场死亡。后日军查看时发现,事件是步枪子弹穿透驾驶室侧面玻璃造成的。

一名叫做高桥的日本一等兵是临时入伍的38岁老后备兵,本来是一家寺庙的住持僧人,部队里的日军都认为他修过佛道,人格高尚,对他无比敬重。到了前线才发现其及其好赌,而且水壶里每天灌满白酒,到了金陵后,好色程度是其他士兵的2倍。

高桥每天跑出去通过威胁找女人,一天其到晚点名还没有归队。夜晚的金陵,野狗在争相啃咬人的尸体。甚至看到活人都追着咬。30名日军组成搜索队到附近村庄寻找,但是没有任何线索,村民们什么都不说。

最后日军找来10个10岁小孩以饼干为诱惑,并用刺刀威胁,才有1个孩子说出了,高桥到村子里"qiang jian"妇女,被其丈夫找来几名村民打死。随后日军扎死了那名妇女及其丈夫。

12月24日,坂井贞藏二等兵在指挥15名劳役兵堆放材料时,遭到步枪远距离射击,子弹命中右脚。在医务室进行紧急处理后送往野战医院。

1月3日,日军迎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残存的反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