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盛唐血刃>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
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李渊来说不亚于灭顶之灾。

有钢铁就可以打造兵刃和甲胄,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三千万斤一个月,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用钢铁也可以把人堆死,谁争得过这个庞然大物啊!?就算李唐关中、河东、河北、巴蜀、江淮全部联合起来,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啊!

李渊急忙抢过这个密报,将密报拿到眼前观看。报表上的数据很好看,通过那一串串的数字,李渊很容易得知。

西域在这两年的时间内,已经修了不少于四千里的柏油马路,将西州道十九个州连接了起来,这络,将以高昌城为中心,通向西州道的各个州。如今,乘坐着四轮马车,行走在这个柏油马路上,乘上马车,他们可以在五天之内到达西州道的任何一个州。比起以前来快捷了好几倍。

木兰城那边的骨粉工厂已经投产,每个月产骨粉十万石,足够供应西州道十五个县的农作物种植。

另外,安西军建立了安西军折冲府的养殖基地,每一个折冲府如今拥有牛马过万,羊只数以万计,如此庞大规模的畜牧业,不仅可以给安西军骡马行军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安西将军的体质。

如今的安西军将士是三个月不知(肉rou)味,现在虽然说(肉rou)食无法敞开量供应,但是每一个士兵,每天可以获得不低于四两(肉rou)的供应。关键是安西军禽畜养殖场的各种粪肥,足以满足西域各地的肥料需要,换句话说,老百姓再也用不着为没有肥料发愁了。

最让李渊目瞪口呆的是陈应,居然把宝贵的钢铁用来修驰道,这个驰道可是耗钢铁大户,平均每公里的驰道就要用掉二十四万斤,当然这只是平地上的消耗量。可是西域并不是一片坦途,这里有着数不清的高山和峡谷,不仅需要开凿隧道,还需要修筑桥梁,这些桥梁同样是吞钢铁巨兽,特别是胡杨河河畔,那座横跨五百步的大桥,居然用掉了一千两百万斤钢铁。

此时的李渊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个月产三千万斤的钢铁固然让李渊忌惮,然而陈应把宝贵的钢铁用来改善农具、修桥铺路,这让李渊有一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感觉。

李渊并不知道,陈应就是要向天下彰显着西域的宝贵之处。华夏民族对于可以种粮食或拥有着宝贵资源的领地,有着近乎执念的执着。

儿皇帝卖了燕云十六州,北宋一朝念念不忘,事实上,哪怕到了北宋末年,收复燕云的国家战略目标,已经坚持不动摇。

一片荒凉的西域,自然没有人在乎。

可是膏腴之地,寸地不敢丢失。

如今的西域无论农业已经建立了基础,初具规模,军田和民田已经开垦超过了一千万亩。事实上这连西域的百分之一的耕地还没有利用起来。

在政策的扶持之下,西域今年新建的拥有四十人以上的工厂多达两百家,再加上前两年开办的,西域的工厂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五百家以上,而且还在呈强劲的增长势头。

农业和工业蒸蒸(日ri)上的必然结果就是周边地区人口大量涌入,仅仅是上半年,从河西、秦凉、特别是随着刘十善在河北造反,整个河北成了战争区域,这些河北百姓,就拖家带口,翻过太行山,沿着河(套tao),一路向西。

仅仅河北一地,申请加入西州道户籍的人口就达到了惊人的六万人,至于跑过来打工的没有计算在内。如今西域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四万,比起三年前足足增长了三倍。

人口众多就意味着庞大的市场,西域的前景看好。

利用集体式的农庄和军队屯田,陈应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就忙着修建基础设施。当然,为了挽留住从关中来到西域务工或是驻扎的将士和其家眷,陈应在西州道十九个州的治所,建立了十九座州学,一百一十七个县中(加上新设的县)建立了一百一十七座县学,但凡驻军将士子弟或西州道各州百姓子弟,适龄儿童必须入学。

为了刺激百姓让家中子弟上学的(热re)(情qg),陈应还在各州学、县学设立了免费早餐制度,每一个孩子早餐是免费的新鲜牛(奶nai)一升,鸡蛋两颗,馒头或是(肉rou)包子管饱。

午餐也采取了安西将军三菜一汤的标准。

教育经费是商人乃至本地乡绅都承担了一半以上的经费,一来是想讨好陈应,二来,自然也是希望这些学校真的能像陈应所说的那样,为他们大量人才,让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非常高贵的。哪怕是读得懂几本书,能写会算,随便一个掌柜,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超过百贯。就是一百个伙计也挣不了一个掌柜的钱。可是,商号的掌柜可是很难聘请,没有足够的人才,他们的生意也没有办法扩大,总不能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伙计充当掌柜,这样的话,有多少钱都会赔光。

对于陈应的大手笔,李秀宁已经免疫了。

陈应却是神采飞扬,骄傲得一塌糊涂。给好几万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啊,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他居然做到了,真是太骄傲了!

尤其是安西军将士们,他们得知陈应的举动,眼泪都出来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他们算是吃足了没读过书的苦了,现在好了,他们的孩子遇上了贵人,不必像他们这样当一辈子文盲了!

一个普通的士兵因为不识字,哪怕他们奋勇杀敌,立功


状态提示: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