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茨导演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很多人说她脾气好, 不发火, 水平高, 作品要么就是商业大爆,要么就是能够拿到奖项, 所以无论是演员还是技术人员都喜欢跟合作。而近距离接触的话, 你会发现她其实有时候很有恶趣味,是个很可爱的人。”面纱上映之后剧组的一位中方制片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这个恶趣味是指的什么能仔细的说说么”记者来了兴趣。
这部电影是首部走官方渠道的合拍电影, 演员里面不但有好莱坞大咖, 还有港岛的天皇巨星跟内地的大明星,非常具有爆点, 完全值得深入挖掘。
“在对待难搞的演员上面吧。你看爱德华诺顿,他看起来是那种很温和的类型,可是在电影上面却非常固执,有一种很执拗的感觉,这点大多数体现在他跟导演在电影人物诠释上面的意见分歧。但基茨导演却从来都不会跟他板着脸辩论, 反而是一直笑眯眯的。剧组的另一位男演员你们知道的,出了名认真的陈老师, 他跟诺顿的对手戏非常多, 两个人一上戏就会呈现出一种火星撞地球的感觉, 算的上是火花四溅了,有时候演着演着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制片人先生说的略含蓄。
那哪是吵啊, 简直是陈先生单方面教诺顿怎么做人好吗
各种碾压毫无悬念
“这个时候基茨导演一般都是站在陈老师那边, 两个人一个笑眯眯的, 一个一脸严肃认真,说着说着大家就发现诺顿败退了。然后这个过程就这么一直循环着,到了陈老师的戏份结束之后这种情况才没有再次出现。但是你要知道,梅潭府的戏份是全片的主体,整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基茨导演又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制片做了个你明白的表情。
记者了然,就是说男主角基本上一直被导演联合起男配角一起怼是吧
而且还是那种有理有据的怼。怪不得制片人会说莉亚基茨有时候真是恶趣味,用中国文化去怼一个西方人士,即使对方再怎么高材生也没用啊,这根本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吧诺顿也是够惨。不过不作不死,他要是不总是折腾导演跟别人,其他人也不会联合起来怼他。想到了拍摄间隙那些各种传出来的新闻,记者觉得好莱坞的演员还真是有个性,居然敢对导演指手画脚,厉害
“接下来这段我说一下,你知道就行,不要全部写上去。”停顿了一下之后,制片人先生想了想之后对已经合作了很多次的记者说。
现在正处在国内的电影改革时期,大家都很迷茫,他们需要一些清醒的认知而不是盲目的去学习崇拜一些事情。
“您放心,这点分寸我有。”记者点点头。
左右不过是一些春秋笔法之类的,能看明白的当然不用他们说的太明白,看不明白的,也别指望对方有什么觉悟。
“面纱这部电影,在好莱坞算是中小投资的艺术电影,这类片子通常不会像碟中谍3这种商业大片一样大规模上映,而是在一些艺术院线里面进行长线上映。在这方面国外做的还是比我们要好,这种艺术电影如果反响好的话,上映时间拖个一年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主要想说的是关于电影的制片跟发行方面的问题。”制片人沉吟了一下说。
“实际上这部电影在拍摄当中爱德华诺顿应该是受到了三方面的夹击,一方面是中西文化上面的冲突让他跟和自己演对手戏的陈老师经常产生一些偏差跟争执,另一方面是他跟导演兼制片人莉亚基茨和另一个投资商梅根埃里森之间的分歧”
“说起投资商,我记得当初宣传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标语是投资两亿人民币,内地跟好莱坞各占一半”记者忍不住插进去了一句话。
“对,这正是我要说的问题。”制片人点点头。
“实际上当然没有那么多,这片子的总投资是两千两百万美元,好莱坞那边投了一千二百万,我们这边投了一千万,但是电影宣传嘛,夸张点儿也是正常的,将近一亿八千万人民币的投资,不少了,仅次于章导演的英雄的三千万美金。那这么大的投资当然要收回成本,否则的话就是一个巨额的亏损,所以当初在谈判后续收益的时候双方很是进行了一番的拉锯战,大家都想要赚钱不亏本,那么协商就是很必要的事情了。”制片人喝了一口水说。
“你知道亚洲这边的票房大仓是日本吧”他问记者。
记者点了点头。
“其实当初谈判的时候我们这边是想要连日本一起拿下的,但最终好莱坞那边说服了我们。因为他们那边也要寻找合适的发行商,不像是我们这边发行跟制作都能够一起解决。此外面纱这部电影应该会在好莱坞的颁奖季上映,他们有心向奥斯卡冲击一下,国内的观众可能不是很了解,大家都只知道奥斯卡,但是却不知道冲击奥斯卡也是要花钱的,而且还花的不少”制片人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着该怎么继续下去。
“这么算下来的话他们砸在奖项上面的数目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宣发,这部艺术片真的很难保证不赔本,所以在拉锯战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我们这边还是让步了。”制片人叹息了一声。
他当然知道对方没有说谎,但是也没把事情说全,这片子的北美方面投资已经降到了一千二百万,那边的发行机制其实很成熟,当然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赔钱。可是看透不代表说透,好莱坞那边言语含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