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剑影云波>第四百九十九章军粮与战争

这些东西是二十门从西夷进购来的火炮。这些东西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从西夷人的手里购得的。前天才从船上卸下。快马加鞭的送到京城的。

这些东西可是巩固国防的重要武器,这些火炮共有五十门。

其中三十门朝廷留下仿制。剩下的二十门皇帝想送给朱允常。让他拿去巩固西北的边防。虽然他手下的重甲骑兵已经可以抵挡瓦剌人的进攻,但是瓦剌人这种草原部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而且他们是逐水草而居,不为宫室所累。

大明的军队要是想彻底击垮他们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部队骑兵就算是再多,在广袤的草原上,一旦散开在不熟悉草原站场的明军,很容易会被瓦剌的轻骑分割包围,然后逐一歼灭。

而且大部分汉人的体质不如这些游牧民族,如果长时间在这些战场的话,会水土不服,爆发瘟疫,到时候只能任人宰割。更重要的事情便是后勤补给的问题。

游牧民族吃的是羊肉喝的是马奶,只要有水草,牛羊就可以生存。他们就有着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而且他们还会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充做军粮。

这种食物易保存,可以长期储存,这些游牧骑兵奔袭月余身上都无需生火做饭。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机动性。而他们日常饮用的便是马奶酒,这种酒和肉干一样,都可以长时间的储存。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一直作为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简单的来说只要有马奶酒在,那么他们的士兵就不会畏惧凛冬与夜晚的酷寒。

元世祖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

除了肉干,马奶酒,他们还有奶酪。元末,明军在与蒙古人交战的过程中曾经大批量的缴获过这种物资。

这种食物是蒙古等游牧民族常见的食品,是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汉军的许多将士便将这种食物戏称为奶豆腐。

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便于携带,便与保存,而且不需要吃太多就可以保证一天需要的热量。可以大大减少物资的消耗。

但是反观汉人就不行,以前的明太祖时期,也有不少的元军的降将,朱元璋并没有如同冉闵一般对待蒙古降兵,反而是将他们混编入明军。因此明军之中有不少蒙古将领。

不过这些人都是因为元顺帝的暴政而倒戈的,但是他们毕竟都是蒙古人,他们都觉得无颜面面对祖先,于是这些投降的兵将们,便效仿北魏的拓跋氏,更换汉姓。使用汉名,汉字。

他们就曾经建议朱元璋,在军队里大规模推行这种军粮,以充实明军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减小补给的问题。从而解决奔袭路途遥远,后勤供给不足,无法形成长时间有效战斗力的问题。这样也不会因为粮道被敌军的骑兵切断,就必须回撤收兵这种问题。

而后勤供给不足,水土不服,无法适应长时间的草原戈壁生存条件,体质羸弱,马匹不如游牧马匹健硕。这便是自古以来汉人面对游牧民族无法克服的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自开朝以来一直固守长城要塞的主要原因,也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无法彻底消灭这些游牧民族的重要原因。

而且他们也建议朱元璋,在军队里尤其是骑兵,效仿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这样才会形成有效的长时间的战斗力。才可以让明军的骑兵,如同出鞘的利剑在草原上长驱直入。

避免了运输补给线较长,汉人的饮食习惯无法适应草原生活,体质羸弱等问题。

他们的建议是很好的,他们一语便道出了对于游牧民族,汉军的不足之处。

但是这对于刚刚经历改朝换代,百废待兴的大明王朝来说,这些都是很不现实的建议,明王朝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

而且面对大量的肉干,奶酪,马奶酒这些军备物资,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来说,跟本无法和从事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相比。而且对于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这些东西也无法大批量的生产。

以前的华夏大地,在蒙古人的统治时期,蒙古贵族们也曾经将农民的耕地房屋拆毁,种植牧草来大批量的畜牧牛羊。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农民们也是要吃饭这种实际问题,这也是在元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所以朱元璋不能走老路,相比之下对于汉民族来说米面才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物品,而且相对于牛羊来说,米面的好处就是成熟时间短,可以大批量的生产,而且还可以屯田修养人民。

牛羊至少需要一年至两年才能养成,小规模的养殖跟本无法达到军需和民用的水平,大规模养殖在缺乏草场的中原大地又无法做到。

所以朱元璋对于这个不太现实的建议,持保留态度,虽然这些建议直接解决了这些实际的短板,但是面对现实情况来说却又不合实际。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游牧民族他们的房子就是如同军帐的帐篷。只要敌人袭来,他们很快就可以转移。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不是汉人可以比的。

而汉人也不是好战的种族,所以朱棣登基之后一改之前的战略,从汉武帝的骑兵远程奔袭,变成秦始皇的常守,近攻的策略。

所谓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九章军粮与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