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本书名字叫《不哭》,或许是因为编辑知道,不管多么冷漠的人,总有个故事会击你柔软的内心。(比奇屋biqiu的拼音)我最想说的不是这些社会,人性的悲喜剧,而是把这些故事收集,整理在一起的人。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愿意为自己坚持的一些事情,不计报酬的努力,奋斗。他们用自己的信念,感染着一些人,带动着一些人。不管多么的艰难,多少争议,他们还是坚持着某件事情,或许很小,或许很偏执,但如果这世界,没有这些人,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有一位熟人,默默的坚持女权,同志公益。她要面对什么呢?同学的非议,老师的不理解,以及大众的漠不关心等等,但是她用磐石般的决心,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她,我是其的一员,这是推动力。她是推动这个世界的一员。我尽力理解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不同,她做的公益,我从头至尾都是理解的,只是并不相信她。面对这个大环境,有多少年轻气盛的人,借着同志的群体,利用他们的信任,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见过听过太多的伪君子。但是时间会证明这一切,很高兴她不是伪君子那一类。当她分发把“女权主义行动派”的明信片的时候,我选择了最简洁的一张,没有人物,没有时间,只有字。我为身边有这样的一位特殊又平常的人而自豪着。
申赋渔在跋,讲述了自己1八岁的艰难困苦,他没有写后续自己的机遇和幸运,但是我们知道,他缅怀着那一段困苦又美好的岁月。并且,希望这世界更加美好。
昨夜,有一朋友送我一本书。20年来,只有两个人曾赠与过我书籍,每当有人赠与我书时,总感觉受宠若惊。对于字的敬意,不敢轻易赠人书籍。总觉得这件事情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赞誉。
赠与我书籍的人特别用心的挑选了一本熊培元的《自由在高处》,或许是机缘巧合,第一本书是学时期,同桌好友赠与的青春,第二本是大学好友赠与我的时事评论。时间衔接贴切让人感动。
翻开书本,翻看几页自序,引起了很多思考,有了想写下什么的。我的习惯是,每一次敲下的任何一个字,都事出有因,太多太多的事情,若非是挡不住的抒写,绝对不会写下任何一个字,哪怕是想写,也写不出。结果是,我是一个产量很少的字工作者。如果这个世界,多一些“篇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者,世界会少很多纷扰。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这个问题在我少年时代便已经得到了解决。我知道了一生所爱,除了思考与写作,我的生命别无激情。我需要寻找的只是一个更开阔的平台,打开自己的世界。而这一切,在我跨出国门后,都顺理成章的得到了解决。从今以后,我可以为任何华媒体写作,接受他们的约稿。在身份,我们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单位,我感受到了什么是”面朝社会,春暖花开“。更重要的是,我在空间远离了国家,在时间找回了自己。
以这段话,是作者熊培元写在自序的一段话。他是一个幸运的字工作者,所以他在巴黎找到了自己。但是,我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怅然若失。我们太多的人,太多把思想倾注在字的人,在空间远离了自己国家,在时间失去了自己。这段时间,我在沸沸扬扬的“占”保持沉默,不是我不想说些什么,而是,字的表达在大时代太虚弱,毕竟,我们不是胡适。但是,此刻,我突然想说一句话:香港的人们,只是为了能在这片土地,在空间和自己的国家为伴,在时间保持自我。这些要求不过分,甚至是人道基础。为什么,周围表现的漠不关心,我想原因应该是,他们见过自由,愿意捍卫自由。而我们,不知自由为何物。
看过很多所谓时评家的章,不是尖锐到愚蠢,是圆滑到毫无意义。更多的人,担不起“时评”这两个字。最无奈的是韩寒,我不知道是不是大众都失去了辨别的能力,把“公知”这两个字扣到他的头,像是游乐园滑稽的小丑带了鼻头的红球,只是更添笑料。没有人知道他只是一个用字来包装的娱乐明星吗?其实这样是很侮辱字的。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悲观的人看到绝望,乐观的人看到希望。此刻,我没有感觉到绝望,也没有看到希望。或许,这是柏杨先生说的国人的劣根性——麻木。
人和人之间,本身存在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也是人和人之间和动物之间的不同。
钟离恨心里面很是疑惑,一直都是想要找一个缺口,能够看的到脑海之的这个人的记忆。
这段时间,钟离恨的脑海之呢,出现的这些记忆呢,都是让她心里面呢,很是蒙蔽的呢,但是她一直都欧式掩饰的很好的呢,毕竟和沈毅力生活在一起呢,也是很是愉快的呢,和家里人相处呢,也都是把他们当做了一家人了呢,她害怕自己这样不断的记忆闪退,有一天呢,会突然又是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了呢。
其实对于钟离恨来说,在这里生活,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的呢,这里生活很轻松,很安逸,乡村田园,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不会生活的那么的辛苦,自己做点小生意,有心爱的男人陪着自己,还有一家亲人,和和睦睦的呢,其实有时候平平淡淡的,反而是一种好生活的呢,并不一定非要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