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我有一个小世界>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怎么选择(天天万更求订阅!)
>

再来说为什么“十年不晚”。

这需要把君子恢复到最早意义上来理解,也就是说,这个要报仇的君子是国君或者大夫。他们所结的仇可能是一个人的,也可能是一个较大的团体,无论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群体。要想报复,都需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群体。

换句话说。结仇是一个人对一个人,后果波及到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报复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

就像伍子胥,杀他父兄的是楚平王,他要报仇,针对的却是整个楚国。这显然是他一个人不能办到的。要想达到目的,他只能依靠一个国家,于是出走吴国,并帮助公子光杀掉吴王僚,让后者登上了吴王之位。

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例子很多,像孙膑与庞涓、范睢与魏齐,赵氏孤儿赵武与屠岸贾等等。

还有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仇恨,要想报复,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事情,十年能够实现,一定是早的,绝对不算晚。

像燕昭王报复齐国,用了二十八年。楚昭王执政时,国都城陷,宗庙被毁,父亲的尸体被人鞭、辱,靠着秦国的力量恢复了王位,但到死也没有能力报仇。

其他的如晋文公报复曹卫,用了十四年;赵氏孤儿赵武报仇十五年;伍子胥报仇十四年;孙膑从围魏救赵开始公开与庞涓为敌,到马陵杀死庞涓,仅报仇之路就走了十三年。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能报仇就是很难得的,不用说是十年。

好像还是没有说清楚十年的问题。君子的仇恨就是国家的仇恨,既然是国、仇,需要用军队来报仇,这就需要一大批人来完成这件事。

古代人以十五岁为成年人,只有成年人才能当兵打仗,参加这种国或者家族的报仇行动。

君子的仇恨,往往是经过战争或者杀戮结下的,事件过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族的青壮年男子往往会伤亡惨重,这种情况在古代不乏事例。

楚国曾经何其强大,吴国攻进郢都,从此一蹶不振;魏国军队曾经所向无敌,马陵一役全军覆没,魏国从此没落,再也难显梁惠王时的辉煌;赵有良将廉颇,此后也不乏名将,曾经是山东六国抵御秦国的中坚和屏障,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赵国衰落,秦国向东进军再无障碍,所以,要想报仇,必须要等待下一代人成长起来,这是需要时间的。

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结论是十年不晚!

据《左传》记载,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吴王夫差打算同意,伍子胥极力劝说,夫差没有听从。

伍子胥从夫差那儿退出来说:“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这话说的很明白。要用十年生育人口,聚集失散,还要用十年对这些人进行教育和训导。没有人报不了仇,有了人还要“教训”,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并且要具备打仗的本领。

越国实际上正是这样做的,他们鼓励生育,制定了奖励政策,规定生一个男孩国家给一条狗,生一个女孩奖励一头猪,并将原来的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拉到山中进行军事训练。做着报仇的准备。

在会稽交战十三年后,趁着吴国北上中原争霸之际,越国对国内空虚的吴国发动了战争并打败了吴国。

即便是这样,越国觉得还没有能力完全灭亡吴国,仍然和他们讲和。

又过了九年。越国发动了第二次对吴战争并彻底灭了吴国,前后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比伍子胥说的二十年还多了二年。

总之,君子是指诸侯大夫这些有地位的人,这样的人要报仇,需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大家族共同完成,所使用的往往是战争的形式。

当一代青壮男子缺少,就需要下一代来完成。这个生聚的过程,不会少于十年。

当社会进入到中央集权时期,君子所指由有地位的人转变为有才德的人。形式也由集团群体变为个人对个人,十年之期也转变为一种时机的选择,告诉人们的是要能够忍耐。

在今天来说,这句话是否还有规劝的意思呢?当一个人时刻想着报仇的时候,拿这句话来劝说一下,不要始终被仇恨所笼罩。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很久很久,因此。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还有着许多种的说法,其中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是一句流传即久且广的话,但其究竟出自何时源于何处,难以考证。

君子最初是对贵族的通称,在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有德者”的称谓;报仇、报恩春秋时期均用一个“报”字来表示。

“君子报仇”中的“君子”,无疑是指品德高尚者。由此看,君子报仇一语应出自春秋战国以后。

每当人们受到贪官-污-吏的压-榨、歹-徒-恶-棍的残-害、小人无赖的暗算时,或者咬碎钢牙,指天发誓;或者握紧拳头,暗下决心。

此时,人们都用同一句话来表明心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示此仇必报。

为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分析一下说这话的人群就会明了。

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实际上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受到欺-凌时,大多是无可奈何,想报仇,却无报仇的“本钱”和本事;忍气吞声,又感到窝-囊,况且又有“有仇不报非君子”之说,于是,发句狠话:“君子报仇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怎么选择(天天万更求订阅!)--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