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译文: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
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还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
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讽刺了利令智昏,自欺欺人和利欲熏心的人。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话题,人们已经争执了数千年,孟子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因为他相信善因结善果;荀子是主张人性本恶的,因为他以为缺少教化的话,人会很野蛮。
其实,不论是人性本善抑或人性本恶,都只是道出了人性的一个片面。
人性是善恶并存的。善可以说是鲜花,恶可以说是牛粪。
鲜花和牛粪似乎是对立的,要不人们为什么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呢?事实上,鲜花和牛粪又是统一的,没有牛粪哪里来的鲜花,没听说过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吗?
如果说人性都善的话,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恶人。
如果说人性都恶的话,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善人,比如你。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无边,何来的岸呢?如果有岸,岂不是苦海有边了。难道佛错了?佛怎么会错呢?善之之于恶,正如空之之于色,要想完全分清楚,还真是不容易。
一个人有一个馒头,有一个小孩子想要,可是这个人没有给小孩子。如果这个人脑满肠肥,而那个小孩子饿到不能走路,那么我们说这个人是恶人。可是如果这个人穷苦潦倒,那个小孩子倒是富家子弟,只不过想要那个馒头喂狗,那么这个小孩子反而是恶了。所以似乎同样的一件事,分善恶似乎是困难的。
那么为什么说人性本贪呢?因为这个贪子似乎能解释人类的一切不可思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自然法则。
可是贪就是不好吗?当然不是,活下去,是每一个生命体的冲动。舒舒服服的活下去,更是每一个生命体的奢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心想事成,谁人不想如此呢?!
贪,是生存的前提,贪,是发展的动力。
贪是人性的现实,如果没有贪,肯定不会有人类文明的。
相信很多让你都看过或者听过这样的一则故事: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则故事就是贪婪的最好体现。
人是有贪欲的动物,贪婪是人的特征,人们永远不会满足现状。
当人类还没有火种的时候,认为吃到烧熟的肉是最幸福的,倘若那时候信神,一定会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当人类还没有汽车的时候。认为有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是很高档的;当人们还没有飞机的时候,认为坐上火轮车是最快的,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快的吗?
历史在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在飞跃式的提高,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到外太空去旅行,我们拥有古人梦寐以求却终身享受不到的财富。
然而没有人会认为“这就够了”。而是想“为什么不能更好呢?”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破环自然。屠杀同类,时至今日世界仍然动荡不安。随时会有战火的危险。
一个个道貌岸然的专家、学者、政——客天天满嘴救世的理论,却让世界一天天沦入黑暗之中。由此波及到普通人,大家无辜地承担着大气变暖带来的危险,承担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承担金融危机带来的惨痛代价。
承担就承担吧,我们曾经犯了错,现在挽救也许还来得及,然而很多人在想“为什么不能更好呢?”
这都是因为人是有贪欲的动物,没有人愿意安于现状。人们仍然在为自己的利益不停地争斗,于是世界动荡了,人们天天研究核武器用来杀人,天天开采资源,屠戮动物。人们并没有与自然和谐共处,却参与到了整个世界的角斗,每个人都这样。
看到那些忙碌的白领了吗?他们为了业绩废寝忘食;看到那些科学家了吗?他们深邃的眼睛里布满了疲劳和倦怠;看到日夜操劳的政——客了吗?他们西装革履四处演说。所有的人都在玩着同一个游戏:满足人类的贪欲。
只是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也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个出发点已经错了,一开始就注定永远没有结果。
金博士当年说道:“我有一个梦想……”当时的米国黑人们泪流满面,苦苦憧憬着他们的梦想能够实现。
今天他们在米国已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