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出版社编辑,前几天他在下面一位编辑的桌子上发现一个投稿的信封。原先,他也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可是无聊之下拆开看了之后,不禁大吃一惊。以他多年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出版价值的童话故事。
当然,作为一名出版社的主编,他看重的不仅仅只是这一部书而已,而是这部书的作者,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作家。
钟诚没有丝毫的犹豫,让下面的人赶紧订了当晚的火车票,直接就从江城市直奔古城县而来。然后又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了苏辰雨的家里,可是很不巧,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据老太爷刚刚带从京城来的同志去找人了。
一听是京城来的同志,钟诚顿时紧张起来,他知道自己很可能遇到竞争的同行对手了。可是没办法,钟诚虽然很着急,也只能在苏辰雨家干等着到中午的时候这家里来人。
坐了老大一会,喝了得有好几杯茶之后,钟诚抬手看了看表发现已经十二,不禁有些急了。他不知道这家人到底中午回不回来吃午饭,刚想站起来去问一下老太太,就看见从外面走进来一行人。
“这位同志你是什么人?”苏振邦看着有个陌生人在家,警惕地问道。
钟诚看着苏振邦,以为他就是苏辰雨,赶紧介绍道:“你就是苏辰雨把?我是长江出版社的主编钟诚。”
刘宇一听钟诚的介绍就知道这下子来对手了。
苏振邦听了钟诚这话才知道这人和那个刘同志一样,都是为了书的事情来的,于是笑着摆了摆手道:“钟同志,我不是苏辰雨,我是苏辰雨的父亲,我叫苏振邦。”
钟诚一听苏振邦这话,再看到苏振邦指着一个孩子他就是苏辰雨,不禁一愣。他没想到这位苏辰雨居然这么年轻,不,是如此年少,不禁暗想是不是找错人。于是他赶紧向苏辰雨询问了起来,这一问之下还真是,不由地叹道这个世界变化也太快了吧,连孩子都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了。
临近午饭时间,苏振邦自然要招待这两位从南北两地来的编辑了,毕竟人家是为了苏辰雨来的嘛。
“雨同学,现在可以将原稿拿给我们看看了吧。”刘宇知道这次是绕不开钟诚这个竞争对手了,于是干脆直接道。
苏辰雨也不矫情,直接从屋子里将自己写的《贝流浪记》的原稿拿了出来。刘宇和钟诚看了原稿之后,心里都已经相信眼前这位就是作者无疑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着急了,就看两家谁开出的价码高了。
两位分别从首都和江城奔波了一千多里地来到这里,现在吃饱喝足之后,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一下了。两人与苏振邦和冯颖不断地聊着有关苏辰雨的话题,显然他们都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位天才作家的信息。
虽然闲聊了很久,不过最终还是要回到正题,那就是怎么出版这本书,具体的事宜怎么办。这些事情才是刘宇和钟诚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此行的重所在。
“振邦同志,我们出版社决定出版苏辰雨同学的这本书。”刘宇率先道:“稿费我们会按照最高标准来支付,每千字二十元怎么样?”
一看刘宇抢了头功,钟诚也不敢落后的道:“我们出版社也愿意出同样的条件来出版这本书。”
“这个事情,雨,你来决定吧。”
在刘宇和钟诚惊讶的目光中,苏振邦把这么大的一件事交给一个孩子自己决定,不禁都感觉太儿戏了。
苏辰雨看着两位主编,听他们的意思,似乎两家出版社都是只愿意出稿酬,这显然与苏辰雨的预计不一样。如果仅仅算稿酬的话,这部书苏辰雨根本拿不到多少钱,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版税这一。
版税在60年代的时候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强制性的稿酬制规定,所以现在的作家过得都很“苦逼”。哪有日后一年上千万作家这么好的事情出现,他们都在拿着少的可怜的稿酬呢。
这种苦逼的日子一直到1999年,版税制的出版方式才被重新运用到出版界。
于是面对这种情况,苏辰雨愣了一会,他得思考一下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现在不出版等1999年之后再出版,显然是不实际的,而且写书的钱他还有大用呢,可是要怎么办呢。
愣了一会之后,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苏辰雨起身回屋又拿出了一样东西,然后分别递给了刘宇和钟诚。刘宇和钟诚疑惑地接过东西,才发现是一本新的书稿,不禁大喜,也不分场合便埋头读了起来。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度过,大约二十多分钟过去之后,两位都抬起来头,相互看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的吃惊。
苏辰雨看到两位虽然很吃惊,但是显然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于是又带过去一件东西。刘宇和钟诚接过去一看,这下子是完全震惊了,两人继续埋头浏览。如果刚才只是吃惊罢了,这次完全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不过,苏辰雨显然没想就这么放过这两位,于是又递过去一件东西。不过这次两位都不再那么震惊,因为两位已经麻木了。全部看完之后,刘宇和钟诚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了相同的意思——难以置信。
对于两人的表情,苏辰雨很是满意,于是才慢悠悠地道。“刚才两位看的书稿就是本人近期所写,其中的出版价值相信两位都能看出来,我就不多了。”
“不知道,苏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