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受益于地理大发现,成功扩张传播范围的,并不是我们熟知的玉米、牛、马等动植物,而是一个生物等级偏低的物种——病毒。
具体来说,就是“天花”。
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被欧洲人带入美洲的“天花”病毒,是一件与“黑死病”相当的,一件战略性的生物武器,后者曾经让欧洲损失过半人口。
这种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能够让人全身长满脓疱疹的致命病毒,在人口密集区的杀伤力巨大。
不过,天花也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患过天花之后,如果没有死的话,就会获得免疫力。
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国人最早在公元11世纪初,最迟在公元16世纪中期,就发明出了“种痘”法,以获取免疫力。
具体的做法是,以棉签少量沾取天花患者身上的痘疮,塞入接种者鼻中。
或将干化后痘痂磨成粉状,用银管吹入鼻中,以使接种者,通过轻度患病而获取抗体。
18世纪末,英国人则以同样的原理,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
在种痘法未能普及之前,人类在天花面前,就只能依靠自然淘汰的手段,周期的淘汰掉,那些不能抵御天花的人。
在反复经历这种选择之后,人类整体对某种病毒的抵御能力,将会整体被提高。
有数字表明,在15世纪,天花在欧洲的死亡率,已经压低到了10左右。
然而,在从来没有遭遇过,天花病毒洗礼的美洲,感染病毒的死亡率却高达90。
正是借助这种,无心插柳的生物武器,西班牙人在不到30年时间里,就消灭了,超过90的加勒比原住民。
以至于不得不从非洲购买黑奴,来填充那些种植园。
加勒比原住民的悲惨命运,只是一个开端。
在西班牙的征服过程中,源自“天花”的神助攻,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交换”之所以被称之为交换,在于有来有往。
既然“天花”,能够被旧大陆的人带入新大陆,那么,新大陆上有没有什么病毒,会被带回旧大陆呢?
这种情况的确有可能存在。
病毒的名称,大家因该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杨梅疮。
据医史学家考证,杨梅毒起源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通过海员和士兵,使梅毒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
15世纪以前,我国尚无梅毒的记载。
大约于1505年,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我们称之为“广东疮”、“杨梅疮”,此后梅毒向内地传播。
梅毒在欧洲开始流行的时间,是在公元1495年前后,考虑到这个日子,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是如此的接近。
并且,哥伦布和他的手下,在加勒比岛屿上,有过大量不受约束的性行为,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这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不仅会造成大量引发,不适感的皮肤伤害,还有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据欧洲人的说法,此病会引发狂躁情绪以及幻想,除了造成患者的巨大痛苦之外,还会刺激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需要说明的是,我师傅医治过不少此类的病症,有治好的,也有没治好的。
不管梅毒是否由哥伦布带回来,抑或它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影响,有一点都是肯定的。
比起类似黑死病、天花这种,一场疫病下来,能够让人口减半的传染病,梅毒的影响力,并非是战略级别的。
如果有狂热的宗jx仰者,认为这一切都是神的旨意的话,那么欧洲人似乎有理由认为,
他们的s帝,要比美洲人信仰的太阳神、羽蛇神更加的有威力。
公元1519年,一支人数不到1000人的西班牙军队,离开他们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开始向墨西哥高原进发。
此前,西班牙人已经在古巴、海地等,西印度群岛主要岛屿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在这些岛屿中,哥伦布最为垂青的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海地岛,以至于这座岛屿被命名为“西班牙岛”,又译伊斯帕尼奥拉岛。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地岛上那些,尚处在原始公社阶段的原住民,并没有太多的经济积累。
尽管,通过开拓种植园等手段,包括淘金,也能发掘出岛屿的经济潜力,
但对于渴望暴富的探险者来说,还是那些,累世积累的巨大财富吸引力比较大。
以中美洲的情况而言,快速获取财富的梦想,将集中在玛雅和阿兹特克两大文明身上。
考虑到地理距离,西班牙人似乎,应该先征服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然后,再向墨西哥高原南部的阿兹特克推进。
让西班牙人优先选择后者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黄金”。
尽管,在后来的研究者看来,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字、建筑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高的,
但境内缺乏矿脉的局限性,使之仍然处在完全的石器时代。
他们对奢侈品的追求,并没有体现在黄金这件普世的硬通货上,而是像国人一样,把石器文化上升到了“玉器文化”。
化夏民族,估计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懂得欣赏玛雅玉器之美的民族。
只是,在渴望黄金的西班牙人眼中,那只不过是一些,毫无价值的破石头。
顺便说一下,石器在阿兹特克人社会中的作用同样非常大。
不过,最为阿兹特克人所看中的,是一种更为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