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八百二十二章: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八)

这座初建于1698年的高原城市,最初的名称就叫作“黑金城”,是整个矿区的交易中枢。

受整个产业链影响,又生成了以贝洛哈里桑,为z治中心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

不仅如此,这些黄金、钻石还为整个巴西经济,带来的一个“矿业周期”。

在将近100年的时间中,巴西的经济支柱,由蔗糖转向了这些贵重的矿藏。

一直到18世纪末,随着矿脉的枯竭,巴西才不得不寻找新的支柱产业。

尽管,矿藏终有枯竭之时,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已经足以帮助,深入高原腹地的开拓者们,

在米纳斯吉拉斯落地生根,以及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在矿脉衰竭后的19世纪30年代,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适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高原地区引种的咖啡树,被引入了这一地区,这也是为什么,y南是我国咖啡的主产区。

此后,一个世纪期间,巴西经济迎来了一个,以咖啡为支付产业的“咖啡周期”。

在21世纪,大豆成为全球,大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米纳斯吉拉斯和喜拉多草原的土地,又被大量用来种植大豆。

就喜拉多草原的情况来说,已经有近半数为人类所开发,追根溯源的话,黄金是这一切的起点。

除了贝洛哈里桑塔和米纳斯吉拉斯以外,还有一座城市,是这股淘金热的直接受益者,它就是“里约热内卢”。

在红木和蔗糖是巴西的经济支柱时,巴西的地缘重心,更为偏向于,以萨尔瓦多为中心的东北地区。

作为离金矿最近的大型港口,里约热内卢借助“矿业周期”,迅速成为了整个巴西,最重要的港口。

大量黑奴和物资由此登陆,被送往矿区,也因此,在里约热内卢市,东南地区成为了,黑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开采出来的黄金、钻石,亦主要通过里约热内卢运回欧洲。

此后,由米纳斯吉拉斯地区引领的咖啡周期,进一步帮助里约热内卢,巩固了巴西第一经济城市的地位。

里约热内卢在经济上,迎来的战略机遇,也在z治上结出了硕果。

1763年,这座“上帝之城”,取代了萨尔瓦多,成为了葡属巴西的s都,并一直延续到巴西d立后的1960年。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剥离,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

尤其在联邦制的国家,这种剥离,可以避免权力过于向某个点集中,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分裂。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米国s都h盛顿,在米国经济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内陆地区,避免经济和人口,过于集中于沿海地区,巴西政府决定在内陆地区,寻找一个合适的点,营建新的首都。

基于巴西的面积是如此庞大,这种选择并非没有道理。

问题在于,到底新都的地址应该选在哪里。

从其所将要承担的功能来说,最好是越近受地理中心越好。

这里说的地理中心,并不是几何意义上的,而是能够最大限度,将巴西几个地理单元,连接起来的中心。

首先,巴西后世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以“巴拉那河”为轴心的东南、南部地区。

新巴西s都的位置,不能与巴拉那水系相去太远。

其次,以圣弗朗西斯科河为轴心的巴西东北地区,同样是巴西的人口重地,必须处在巴西新s都的辐射范围。

由于圣弗朗西斯科河的源头,与巴拉那河河源相近,在这两河相接之地,选择一个点建都,

将可以打通一条贯通巴西东北、西南、南部三大地区连接线,看起来应该是个完美方案。

按照上述方案,覆盖有圣弗朗西斯科河和巴拉那河源头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且慢,兴建新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加强这些,传统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而是成为经济和人口,

都处于弱势的巴西北部地区,或者说亚马逊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纽带。

从这个角度说,新s都的选址在地理上,又必须与亚马逊河右岸的某条重要支流相接。

最终,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西侧的“巴西利亚”脱颖而出。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个,即能够透过“托坎廷斯河”连通亚马逊河口,又可通过巴拉那河接入南部、东南地区。

还可透过圣弗朗西斯科河,影响东北地区的点,被选择成为了“巴西利亚”。

1960年,经过将近4年的建设,巴西在这个三方交汇之地,兴建了全新的“巴西利亚”城,

并将s都从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同时,在其周边兴建了8个卫星城,共同组建中央直属的“联邦区”。

21世纪的巴西利亚,已经从无到有的,拥有了260万人口。

甚至,因为其全新的规划,快速增长的人口,以及地缘意义强烈的选址,被l合国j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考虑到巴西利亚被认证的时间是1987年,建城时间还不到30年,获得这项殊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时,后世还有研究者认为,巴西利亚是全球20世纪新兴城市中的最大者。

只不过,巴西人如果看到了s圳速度和s圳的规模,相信不会好意思接受一殊荣的。

s圳市于1979年设立;2017年常住人口万。

黄金、钻


状态提示:第八百二十二章: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