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八百五十六章: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

8月,英国人终于找到机会报仇雪恨。

首先,在圣詹姆斯纪念日之战中,以1艘战船3艘火攻船和300人,包括5名舰长的微小代价,

取得了击沉20余艘荷兰战船、杀伤7000多人的战绩。

然后,罗伯特·霍姆斯爵士率一支小舰队,偷袭荷兰的特塞尔岛,烧毁了150艘荷兰商船,给荷兰财政造成极大损失。

战争劳民伤财,英、荷双方困难重重,加之法国又意图称霸欧洲,两国遂于1667年1月,开始和谈。

为了在和谈中处于有利地位,路特策划了一次,对英国查塔姆海军基地的奇袭。

该基地处在英国内陆腹地,位于梅德韦河上游,有18艘巨型战舰,停泊在那里进行修理。

基地的防护非常严密,梅德韦河遍布着浅滩和沙洲,是它的天然屏障。

沿江筑有希尔内斯炮台,其火力控制整个江面。

在梅德韦河口与查塔姆之间,还没有一根长800码、重14.5吨的横江大铁链。

基地设有厄普诺尔炮台,岸上炮火能封锁港口,保护基地内的军舰。

1667年6月19日,荷兰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夜黑风高一举推进了20英里,顺流上溯到梅德韦河。

消息传来,伦敦朝野惊慌失措,宫廷和市内人心惶惶,一片骚乱。

阿尔比马尔公爵急忙组织江河防御,但是,他的参谋人员,却是“一帮没有用的侍从和帮闲,带着手枪也带着满脑子畏惧”。

英军没能进行有效的挡截作战,第二天下午,荷兰战舰驶入希尔内斯炮台的防区之内,英军慌忙发炮还击。

然而,由于火炮未按规定安装,第一发炮弹射出后,大多数的炮管都脱离炮床,掉进了后面的泥潭。

英军官兵顿时不知所措,在荷兰人的舰炮轰击之下,纷纷抱头鼠窜,仅剩37人在阵地上坚守。

荷军登陆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炮台,缴获了成桶的火药和价值4~5吨黄金的木材、桅杆、树脂、沥青等船用物资。

希尔内斯的陷落,使英国当局更加恐慌。

阿尔比马尔儿匆匆赶到查培姆,准备再次组织江河防御。

6月22日,英国在横江铁链下方的狭窄航道中,凿沉了7艘舰船,企图封锁航道。

然而,荷兰侦察船很快就探明了沉船位置。

第二天,路特率舰顺利地绕过英军沉船,又用两艘火攻船压断了铁链,随后继续向上游推进。

6月23日清晨,荷兰舰队到达查塔姆。

厄普诺尔炮台像巨大的横江铁链一样形同虚设。

大炮年久失修,炮架破朽不堪,炮身锈迹斑斑。

更糟糕的是,急急忙忙运来的炮弹,丸都与火炮的口径不符。

荷军战舰毫发未伤,就将英国的巨型战舰付之一炬,顿时,冲天火光熊熊而起。

英军一位目击者写道:“这些威武雄壮、战绩辉煌的战舰的毁灭,是我生平所看见的事情中,最令人痛心的。

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见了都会伤心位血。”

几天后,路特率领荷军全部舰船,带着俘获的英国海军战舰,“皇家查理”号回到荷兰。

这次奇袭,使英国损失了20万英镑,也加快了和谈进程。

1667年7月21日,英、荷政府签署了《布雷达条约)。

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的限制条件,承认了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势力范围,荷兰人也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势力范围。

英国把普洛兰岛(摩鹿加群岛),和南美洲的苏里南转让给荷兰。

荷兰则把哈得孙河谷,和新阿姆斯特丹,即纽约的殖民地割让给英国。

第二次英、荷战争终于结束了。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后不到3年,又爆发了第三次英、荷战争(年)。

这次战争,是法、荷战争的一部分。

法王路易十四企图并吞荷兰,进而称霸欧洲大陆。

他向英王查理许诺,打败荷兰后,将荷兰的瓦尔海伦岛、布里尔城和卡赞德城并入英国。

查理经不往诱惑,于1672年,借口荷兰的一幅画侮辱了英国人,突然袭击荷兰海军,从而拉开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序幕。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遭到英国议会的反对。

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一至认为,按照大陆均势原则,与日趋衰弱的荷兰相比,实力膨胀的法国,才是英国真正的敌人。

英国海军表现不佳,6月初,英、法联合舰队,集结在英格兰东南海岸,准备从海上偷袭荷兰。

不料,荷兰老将路特先发制人,于7日清晨,乘着强劲的东风,率舰突然出现,直逼联合舰队。

法军临战畏敌,打得缩手缩脚,只图自保。

这一下苦坏了英军,英舰在荷军的包围圈中南冲北突,东挡西杀。

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满天星斗。

英舰4艘连同2500多名官兵,统统冤沉大海。

这一仗暴露出英、法海军貌合神离,没有统一指挥,根本不能协调作战的缺点。

1673年8月的特塞尔海战,更使英、法两国关系,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当时,英、法联合舰队集结了:140余艘舰船,包括战列舰92艘、纵火船28艘、辅助船25艘,

企图在荷兰的战略要地特塞尔岛登陆,建立前进基地,然后一举攻占荷兰本土。

21日,英、法联合舰队逼近特塞尔岛。

路特分派10艘战舰牵制法国舰队,亲率65艘主力


状态提示:第八百五十六章: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