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越战的血>第一百四十八章 友好伤亡

第一百四十八章友好伤亡

一阵阵火光,一片片热浪……

随着这些火光和热浪之后的,就是一声声惨叫。

谁也没想到……在同一个高地、同一个山顶阵地上,甚至是同一个夜晚会连续用燃烧弹烧了两次,只是不同的是……第一次被烧的是我军一连,而第二次被烧的却是越军的一个连队。

于是我军刚刚经历过的惨景就再一次发生在了越军的身上,到处都是被点着了火乱跑乱窜的越军,到处都是一片凄厉的叫喊,空气中再一次充满了浓浓的汽油味和焦臭味。

我相信,这一回越军的伤亡要比之前我军一连的伤亡要大得多。原因很简单,之前一连至少还是分成几道战壕呈防御队形分散开的,甚至我军部份战士还来得及挖猫耳洞,这也是一连还能幸存五十几名战士的原因。然而在面前的这些越鬼子却为了追杀我们,所以基本集中在离我们最近的那道战壕上……

正所谓“害人终害已”,越鬼子正是因为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反而在我军的燃烧弹下遭受灭顶之灾。

我战士们默默地看着山顶上的那一团大火,还有那一个个沐浴在大火中的越军,心里已没有了怜悯和不忍,有的就只有解恨和痛快。

原因就用不着多说……一连的战友刚刚也是这样被越鬼子炸着、烧着,咱们现在也这么给越鬼子来一趟,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就是在为一连死伤的战友们报仇,那就是解恨和痛快!

可是……如果我们往细里想想,这些被烧的越军却并不是烧我军的那批,甚至还可以说我们双方当兵的其实都是奉命行事……但是战士们这在气头上又哪里会想那么多,这时的我们脑袋里想的其实很简单:越鬼子打的我们,我们就要成倍的还给他们!

所以说……在这战场上兵本来互相之间并没有多大的仇,打着打着,这仇也就越结越深了。

罗连长又等了一会儿,等到山顶阵地上的火快要熄灭的时候,就将手枪一挥叫道:“同志们!冲啊!”

“冲啊!”

……

战士们大叫着再次冲上了山顶阵地,但其实这一次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大声的叫喊,因为这次夺回阵地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我们一行人上来几乎就是来扫尾收尸的。

就在我们连队再次占领了119.7高地的时候,后方又是一大堆的炮弹朝278及332高地打去,接着四面八方再次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这一回的进攻是真的了。

到了天亮的时候,我军就把位于沙巴前沿的这三个高地占领了。

我很想说这一仗我军打得很顺利或者以极小的伤亡拿下了这几个高地……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应该说,在我们连队攻下119.7高地并歼灭了119.7高地的残敌之后,我军与越军相比在各方面都占优势。

在兵力方面,我军几乎就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以一个团对278高地上的一个连另加332高地上的四个排……据说战后我军有许多军官都不敢相信这两个高地只有这么点兵力,但事实却是越军的尸体和俘虏加起来就那么点人。

在火力方面,我军有两个迫炮连,另外还有一个榴炮营的火力支援,可以说在炮兵在具有压倒姓的优势。

地势方面……越军也许占优,但在119.7高地被我军彻底占领后……三个高地的铁三角防御便已告破,而且中期我军甚至还运上来几挺54式高射机枪到119.7高地上……这高射机枪就是之前我用来炸毁越军炮兵阵地的那种,苏式的叫法是德什卡式,在我军部队里就叫54式。

这机枪往119.7高地上一架,然后就在阵地上等着……只要哪里有曳光弹指向相应的目标,机枪手就照着那曳光弹的末端一阵狂打,那就像是秋风扫落叶似的,几下就把目标给打烂了。

这里我得说说这曳光弹……所谓的曳光弹,顾名思义就是会拖曳出一条光线的子弹,跟普通子弹差不多,只是在弹尖或弹尾装有化学药剂,比如磷、镁等……这些化学药剂在子弹高速射出枪管后,因为弹头在空气中高速运动,弹尖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从而点燃这些化学药剂而在黑暗中发光。

其作用嘛……之前其实已经说过了,就是在黑夜里为自己的友军指引目标,比如有些比较难对付的火力点……一串曳光弹打过去,就是在告诉友军目标在光线的所指的末端,于是在远处看不见目标的高射机枪啊、迫击炮啊,就一个劲的往那位置砸!

曳光弹这玩意,太多的新兵都喜欢用,因为都觉得这子弹打起来威风,在晚上一串串的会发光,而且还像是指挥员似的为我军远程火力指示目标……但其实只要稍用点头脑想想,或是问问老兵的经验,就知道这子弹是要命的玩意,因为它在指示敌人的火力点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位置爆露在敌人的枪口、炮口之下了。

然而,就算我军有了这么多的优势,甚至还可以说我连在119.7高地上的大胜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打压了越军的气焰……最终拿下两座高地后一清点,伤亡人数甚至还要比越军还多……

这个结果不只是让上级感到意外、让我们感到意外,就连参战的部队都感到很难接受。

不过我还是应该庆幸自己所在的连因为119.7高地而没有参加其后总攻,因为后来从参战部队那了解到……越军在高地上的防御十分擅长使用地下坑道与表面工事结合,用侧射火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友好伤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