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越战的血>第一百三十四章 摧枯拉朽

硝烟弥漫,子弹纷飞。.

远程炮火的轰炸刚刚停下,枪声和坦克马达的隆隆声就随之而起……这时我军的十五辆坦克已经排好了一个三角形的阵形像一个箭头一样朝518.6高地山脚下的桐棉公社扑去。

桐棉公社这地方原本是属于我国宁明县,这里原先住着一百多户边民,只是因为反击战时越军对坂旺地区的进攻才不得不迁走。

而且十分凑巧的是,桐棉公社大多数房屋正好处于518.6高地的反斜面上……其实说起来这也并不是凑巧,这地区的高地都是越南方向较为平缓而中国方向较为陡峭,那适合居住的地方当然就是越南方向了。

反斜面的好处就在这里……从中国方向打来的炮弹大多数都会被518.6高地给挡着而无法威胁到桐棉,于是桐棉就成了越军的一个天然的避风港,越军替换下来的部队以及为一线埋锅造饭的炊事班甚至是第五步兵团的指挥部都设在这里。

就像我们看现在看到的一样,桐棉公社前的一小片开阔地已经被炸得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但夜色中的房舍却是安好如初,除了有几间似乎是被炮弹给震塌了之外其它都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这却并不影响我们对桐棉的进攻,因为现在的桐棉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正斜面而不是反斜面!

事实上,这正是我们进攻的前奏。

我们用炮火把桐棉前的开阔地炸上一遍的目的……

一是为了坦克的开进做掩护……这开阔地里要是有什么地雷或是反坦克地雷,甚至是反坦克壕被这么一炸也差不多没了。

二是为了把越军的散兵游勇都赶到桐棉去集中……这越鬼子可是鬼得很呢,他们都是打仗打出经验来的,而且也都知道桐棉是中[***]队的炮火死角,所以一有炮声响起就会有如条件反射般的往桐棉跑……

我们坦克部队最怕的其实就是敌人兵力分散,特别是现在还是在黑暗中,而且我军对地形又不熟悉,越军只要随便分散开躲在哪里,然后背着一个火箭筒朝我军坦克打上几发……我们这十五架坦克都要受不了。

但是现在好了,一阵炮轰后我们基本就不用担心别的地方还有越军,就集中火力往桐棉一阵狠打就是了!

“放!”随着我一声令下,在后方早已准备好的迫炮连就朝桐棉打去了一排排的炮弹。

迫炮连就是利用刚才炮击时的十几分钟时间在工兵推土机的帮助下构筑好了一个简易的迫击炮阵地……重型迫击炮的射程有五、六公里,不需要到达开进到桐棉构筑阵地,所以炮击之初就在工兵连和一个步兵班的掩护下找到一个位置开始构筑阵地,所以他们才有十几分钟的时间。

这里说是简易,是因为这个阵地不过就是推土推出来的一道土沟……但这道土沟却又足以为迫击炮手提供必要的掩护了。众所周知,迫击炮这个东西在打出炮弹的时候会发出一道火光和一阵浓烟……这要是没有工事掩护几个迫击炮蹲在平地上忙活的话,毫无疑问的会遭到敌人火力的打击或是压制。

但有一个土沟做为战壕掩护就好多了,迫击炮和炮手都躲在土沟里,炮弹打曲线的,而敌人射来的子弹却是打直线的……简单的说,就是迫击炮会炸得到敌人,但敌人却打不到躲在土沟里的炮手。

于是这一下桐棉的房舍就再也无法幸免了,随着一阵火光和爆炸声,桐棉方向就传来了一片房舍倒塌声和惨叫声!

但这却并不是结束,而仅仅只是开始……这是黑夜,59中的夜战能力很差,也就是夜视仪不好使……但夜视仪再不好使也会看得见爆起的火光,再加上每辆坦克后面都有跟随步兵为其指示方位和目标……于是坦克也就找到目标了,十几辆坦克纷纷转动了炮口,然后一个齐射……

“轰轰……”桐棉很快就爆起了一阵更为猛烈的火光。

这坦克炮可跟迫击炮有些不一样……虽然说59中坦克炮的口径也只有100毫米,而我军的重型迫击炮甚至都有120毫米口径的。但坦克炮比起的迫击炮来就是其炮弹的装药量大、初速也大……

装药量大那么炸起的威力也就更大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初速大就意味着其打中目标时释放的能量也更大……这就像是同一辆车在开得快撞到人跟开得慢撞到人所造成的伤害不一样是一个道理。

那桐棉的房舍大多都是土墙瓦顶,哪里会经得起这样的打击……于是连着几片又是迫击炮又是坦克炮的炮击之后,整个就像是玩具似的在我们面前分崩离析。而这时越军的抵抗却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些房舍虽然已经被越军给改造成了火力点,但这些火力点的朝向绝大多数都是朝北也就是中国防线方向的……这会儿我们却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于是那屋子要么就是没有适合的射孔,要么就是装备还来及搬过来就被几炮炸上天了。

至于518.6高地上的越军……他们对于我军来说的确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无奈的是他们的防线同样也是朝北的……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把枪口调转一个方向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防线朝北,所以大多数的坑道、有火力点的岩洞都是聚集在山顶阵地附近……只有在这里才有办法打得到从北方冲上来的中[***]队嘛!

这一下就算他们调转了枪口……那与山脚下的桐棉也距离上千米,而且还是在黑夜中。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