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越战的血>第四十八章 30号阵地(二)

战斗很快就进入白热化的程度。

不过就像我之前预料的那样,越军的进攻目标主要是集中在30号阵地上。

对于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越鬼子已经试过直接进攻主峰是什么样的下场了,他们意识到短时间内迅速拿下主峰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转而把矛头指向了只有一个班驻守的30号阵地。

当然,这并不是说越军就会把我军的主峰阵地摆在一旁不理会了,事实上他们大部份的兵力还是集中在我主峰阵地这个方向……围绕在主峰周围的越军至少有两个连,这两个连的越军是分散在主峰附近各个方向的,就连主峰南面也不例外。

然后这些越军就分成几股互相协同的朝主峰发起骚扰性进攻,显然越军这种打法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为了消耗我军的弹药。越鬼子这几股敌人是这边被我们打下去了那一边又冲了上来,那边被打下去另一方向又有人偷偷的摸上来,这使得我们各个方向都无法放松,在黑暗中又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将越军给压制住。

不过好在我们合成营中有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狙击手,这时的他们就起着精确狙杀敌人配合着特工连将敌人压制下去的作用,再加上我军之前还存储了一批弹药,所以暂时还不用担心弹药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目的是牵制住我军主力部队让我军无法增援30号阵地。当然,如果越军仅仅只是这样牵制的话也阻止不了我军增援30号阵地,但问题是越军在牵制的同时还用迫击炮及机枪火力对主峰及30号阵地之间的一条开阔地实施火力封锁,于是我们想要增援30号阵地就变得十分困难。

事实上,这时的30阵地对我军来说已经变成增援方面的鸡肋。增援吧,那30号阵地不过一百多平方,拼死冲过去也冲不上去几个人。不增援吧,那就意味着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那30号被越军围攻。

甚至我觉得越军还是希望我们主峰阵地前去增援30号阵地的,那么屁大点的地方。咱们要是不断的派去援兵,这不仅在增援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大量的伤亡,援兵进了30号阵地之后越军一顿炮上来又会造成一批伤亡嘛!

这也就使我几次想要派兵去增援30号阵地最终却又强压下了这个念头。当然,江连长几次要求带人前去增援也被我给拒绝了。

这不是我见死不救。而是这么做的结果除了会大量增加伤亡以及消耗我军有生力量外什么也得不到,做为一个指挥官我必须要有这种清醒的认识。

江连长等人当然也知道我是有道理的,于是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了,只是关切的望着左下方不远处的三十号阵地……

这一来越鬼子可就嚣张了,当即纠集了一大群人就朝30号阵地扑了上去。

按越鬼子的想法,这30号阵地上不过只有一个班的中国军队,主峰方面的中国军队又因为角度原因很难为30号阵地提供火力支援,那要拿下这个阵地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事实上就连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要知道这时驻守在30号阵地上的还是一营的部队,总共才只有九个人。所以我甚至都做好了30号阵地被越军夺走接着在那里架上助攻的迫击炮、火箭筒和机枪之类的玩意了。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30阵地上的几名战士却并没有泄气,也没有因为人少或是我军无法为其提供增援而惊慌,在或明或暗的炮火余光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个班的九名战士在班长的指挥下做好了还击的准备。

这个情景让我颇觉得有些意外。要知道他们所面对的越鬼子少说也有两个排,也就是足有30号阵地的六、七倍之多,在敌我兵力如果悬殊的情况下还能镇定自若……这并不是一般的战士能够做得到的。

但30号阵地上的九名战士做到了,而且还做得相当出色。

就在敌人成片成片的围上来接近到30号阵地只有30余米时,班长带头大喊一声“打”,九名战士齐刷刷的就朝下方甩下了一批手榴弹,这批手榴弹很快就在阵地前“轰轰”的炸开了一片……后来我才知道。这一拔手榴弹之所以能够炸出这么大的威力,完全是因为这九名战士乘敌人还没来得及冲上来的时候又及时在阵地前沿补充了一批地雷。

他们补充进这批地雷为的当然不是阻止越军前进,事实上这批地雷补充的位置恰好就是在阵地前沿30米左右,于是在他们甩出手榴弹时就可以引起地雷的连锁反应瞬间爆发出数倍于手榴弹的威力和震撼力。

越军当然没想到这九名战士还有这一着,当即被炸得倒下一片。这时九名战士七挺冲锋枪另加一挺机枪一齐朝敌人开火,猛烈的火力霎时就打得越鬼子丢盔弃甲的一片惨叫声。

于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30号阵地仅仅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打退了越军的第一次进攻。

“打得好!”主峰阵地上的同志们隔远了朝30号阵地发出了一片欢呼声。

“他们是哪个班的?”我问。

“三连七班的!”江连长回答:“就是徐连长手下的部队!”

“唔!”我点了点头,暗道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有那么个硬气的连长也难怪会有这么临危不惧的兵了。

越军当然不甘心就此失败,而且他们还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那寥寥几个中国军人给打了下来是种很没有面子的事……事实这也的确是,如果是我们在战场上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觉得不甘心。

于是仅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30号阵地(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