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张小凡的底气,过去一年半时间,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至美新材料,高速飞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张小凡却认为这只是前期的资本积累,公司成立到现在大部分的订单在张小凡看来都是很普通的订单。
这些产品同质化都比较严重,只是至美新材料做得比别人好。
但是从10年下半年开始,至美新材料,渐渐的涉及到高端的粉末涂料,这些粉末涂料国内甚至国外,很少有公司能做到至美新材料的高度。
特别是当永不打蜡技术开发之后,至美新材料在汽车涂料上,研发出让世界都比较瞩目的产品。
以现在至美新材料的行业地位,虽然不说整个行业都知晓,但是已经进入了很多巨头的视线。
世界上首家研发出汽车表面粉末涂料的企业,想不招人关注都很难。
有了张小凡的介入,分公司的规模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人员这些都比较好解决,至美新材料对于人才的储备一直都比效充足。
公司11年的战略,说起来非常简单,第一步就是建造2到3家分公司,第二就是将汽车粉末涂料向全世界推广。
第一件事情,一个会议就能解决第二个事情就比较困难了。
不过从宝马合资企业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这是接下来,自然是跟宝马全球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张小凡所收集的数据,宝马合资公司也有同样一份,这些数据肯定会被德维所知。
所以并没有让张小凡多等,德维就邀请张小凡去一趟德国。
这一次有很大概率就是为了深化合作,甚至可能是签订合同。
张小凡现在出行已经习惯了一个团队,会计,律师,翻译,文职人员……
现在的合同陷阱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人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就算是这些厂家不会在合同上面设陷阱,但是文字就是这样,不管是中国文字还是德国文字,总会有一些漏洞。
也许两家蜜月期间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一旦两家发生纠纷,那么这些合同就会拿出来重新的咬文嚼字,双方都会寻找合同上的漏洞。
所以能避免就避免,避免不了的,那也只能认命。
双方的第一次谈判,并没有很大规模,仅仅只是德维和张小凡两个人。
其实双方该了解的都了解了,该收集的数据也都收集了,只是可能想争取一些其他的利益。
德国宝马总公司如果要采购粉末涂料,从至美新材料采购粉末涂料,那么就肯定不能绕过的一点就是,运输。
距离这么远,运输的成本由谁来承担?
德伟始终认为应该由至美新材料来承担,张小凡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有德国宝马公司承担。
“张总,任何公司购买产品按照惯例,一般都应该有销售公司承担运费。”
“那么我就只能提高价格了。”
至美新材料销售给宝马合资公司的粉末涂料,价格德维肯定很清楚的。
所以刚开始谈判的时候,德维就明确的要求宝马总公司购进的粉末涂料,必须和宝马合资企业的价格一致。
张小凡也同意了,但是增加的税务由宝马德国公司补全。
但是双方就运费这一块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价格必须和宝马合作企业的一样,因为产品是一样的,你凭什么卖高价!”
“运费啊”
张小凡耸了耸肩,粉末涂料并不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体积也并不大。
宝马德国公司一次的订购量,最多可能也就是一个集装箱,而且还有各种税,张小凡可不想当冤大头。
至美新材料对于任何一个客户出厂价格是一样的,但是距离也是有要求的,超过某些距离肯定要增加成本,那么售价可能会增加一点。
但是运到德国,那增加的运费可就不止一点点了,当然走海运的话,总体来说不会增加多少,大约可能也就2的总价格,但是张小凡却不乐意。
本来按照张小凡的想法,任何一个国外的企业使用致美新材料的粉末涂料,价格一定要最少提高30以上。
但是由于德国宝马公司,已经知道了宝马合资企业说采购的粉末涂料价格,所以对于张小凡提出的增加30到50的价格,他们是不愿意接受的。
这个东西肯定也是有说法的,毕竟每个国家地区进口产品,特别是化工产品的税率一般都不会很低。
既然德国宝马公司愿意承担相应的税务,所以张小凡就捏着鼻子认了出厂价格汇合宝马合资企业一样,使用华夏币结算。
“德伟先生,我们公司对于任何一家使用我们产品的企业,出厂价格是一模一样的,运费的话是按距离来的。
这一点你完全可以看看我们的销售模式,我们公司在全国已经布局了上十家分公司,就是为了减少中途的运费。
我们销售给贵公司的产品,首先要运到海关,这个运费由我们出。
但是从海关到贵公司仓库这段距离的费用,由贵公司负责。
这是我们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你要知道,我们公司产品所有项目检测全部超过欧盟标准,我们这样的产品,对贵公司的使用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阻碍。
完全不用像现在一样,我想贵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每一批次喷涂由其所产生的废气收集,其中所产生的不必要费用,肯定不在少数吧。
使用粉末涂料喷涂,我们产品的voc排放,几乎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