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三个人一起散步,其中一个忽然现前方有一枚闪闪光的金币,眼神顿时凝注了,几乎同时,另一个人大叫起来:“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的手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机遇面前,嘴都不如手。
每个人都有现机遇的眼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先人一步地采取实际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单纯地只是站在机会的大门之外遛弯,那么成功的大门将永远不会向你开启。
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在机会还没有来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并且在等待中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蓄势待的等待,就像是拉满的弓箭一样,一旦现目标,便可以全前进,直达想的最终点。
永远都要先人一步,一方面要在准备工作上比别人做的更加全面,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和他人一起争抢即将到来的机遇,另一方面是在机遇来临的时候,要有善于现机遇的眼睛,此外,积极主动地展开行动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做好这sān_jí跳,每一步都比他人多迈出一点点,最后取得的成果也必定会比他人多一点。
接下来一步,是面对机遇的时候想好了就要立即去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定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但如果想等条件都完善了才开始行动,那你可能就永远不会开始,因为总是会有些事情准备的不是那么充足,或是错过机会,或是竞争太激烈。
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你必须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只要想好了就立即去做,行动远比待在原地空想要有价值的多。
想法如何,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再好的想法都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之上。
一个完美的想法,只有在被执行之后才具有价值。
好时机不是等来的,而是在实际行动之中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有一个觉得真的很不错的想法,那就为他做点什么,如果自己不行动起来,那么这个想法永远不会实现。
人们习惯做事情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
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未开始,结果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道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个女人来敲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就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然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不结婚的好与坏,分别列出来,才现,好坏均等,真不知道该怎样抉择。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的那一个。
“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母:“您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的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呢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在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句箴言:“人生不能犹豫,只要想好了就去做,才能让人生没有后悔。”
想好了就去做,并不是做事武断,而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有把握的基础之上才采取的行动。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也就是立即把思想付诸行动的习惯。
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利益,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每个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若想要这一切都变成现实,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站起身来立即行动。不要责备自己的准备还不充分,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你所需的经验和教训这里全部都可以教会你,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好了之后立即行动,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知性,最终只会使得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是啊,赵德三觉得现在自己面对的就是一个突然摆在眼前的机遇,而这个机遇其实并不只是向他一个人敞开了大门,因为区委开办主任这个差事,肯定有很多人已经睁大了眼睛,并且在后面做活动,力争坐上这把交易,而自己现在的优势就是区里的领导们基本上对吴姐的提议没有其他异议。
在这个时候,自己必须抓住机遇,做出实际行动,一举拿下这个机会才行。
而他需要比别人提前一步要做的就是去找柳副书记,市委常务副书记站在了自己这边,那这件事就是势在必得了。
对!立即行动,赵德三终于受到了启,下定决心先不要去考虑事情结果如何,只有知己行动之后才能知道结果到底如何。
下了这个决心后,等到下午下班之前,他给彪子打了一个电话,让彪子来单位门口接他,在下班前十几分钟,赵德三提前离开了单位,让彪子开车送他去市里。
在到了市里后,赵德三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直奔柳副书记家里,而是让彪子开车将他送到了上次给吴姐买玉石大白菜的那家店里,在店里面转悠了一番,原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