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刘备向武安国询问他们之前的情况,武安国没有隐瞒,如实告知了刘备。
这才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这武安国原本是带队跟着前任北海相出来讨伐贼寇的,后来军队战败,武安国与大队失散,便流落到了这里。当时的他身边只有本队
(本章未完,请翻页)剩余的几十个士兵,发现了这座在当时就已经废弃的邬堡后,便决定暂时驻扎在这里,以躲避匪寇大队的追杀。
而这邬堡虽然已经废弃了,但却不是空的,有一部分流民躲在这里,靠着里面的破屋遮风挡雨。
武安国他们原本想着在此休整一晚后,便回剧县报道。谁知当天便来了一小股流寇,匪寇见了官军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冲突一触即发。
好在流寇数量不多,武安国凭着个人武勇轻松将他们击退。
没想到那股流寇并不甘心,也不知是天生缺心眼还是脑子被饿抽了,非要跟武安国他们这几个要粮没粮、要装备没装备(只武安国有一副劣质铁铠)的败兵过不去。第二天又过来挑衅。
武安国虽然能够击退他们,却没办法彻底剿灭他们。只得眼睁睁地被流寇困在邬堡里。
这时候那些流民援助了武安国他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些之前储存的野果、蘑菇等食物。武安国等人在吃饱了后,便灵机一动,玩了个设伏,在流民们的帮助下消灭了一部分流寇,狠狠地打击了流寇的气焰。
如此一来,那些流寇的脑子终于变得清醒一些了,便撤退了。
而武安国也因此欠下了流民们的恩情。流民们请求武安国留下,保护他们一段时间,并告诉他,现在这边通往剧县的道路已经被匪寇阻断,武安国想回也很难回去。
武安国只好留了下来。
后来,陆续有流民们途径此地,他们看到这里有人保护,使得他们能够免于被匪寇袭击,便也留了下来。人数一多,便有人建议在邬堡后面的山谷里开垦些田地,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够长久地安定下来了。
于是有人播撒种子,有人搭建房舍,有人加入武安国的防卫队伍,剩下的人去附近山林里搜集食物,渐渐地,便在此地形成了一个小型世外桃源。
虽然这一切都归功于武安国,但他本人却并不愿意担任这些人的领袖,他只是单纯地以防卫队军官自居,每天坚持亲自在邬堡土墙上巡逻,晚上就住在邬堡的房子里,谷内的事情他从不干涉。以至于谷内的领导位子由流民中的几名老者担任了。
赵二简单巡视了下谷里,又亲自问了谷里的一些流民后,确认了武安国所言非虚。这样一来,就可以确认这个武安国确实是个好人了。
有武勇,会使用计谋,有观察力和判断力,知恩图报,又不贪恋权位。
嗯,是个不错的人!
赵二用眼神示意了下刘备,刘备也会意地点了点头。
--
汉朝军队的编制,据《后汉书·百官》记载,“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但据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和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上述文献与文物,对汉朝军队中、下级组织的不同记载,很可能是不同地区或军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编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