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圣武汉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系统的军官制度

中央文官系统,主要便是这些,解散了原来的十二署,并成六部,再加上主管刑狱的大理寺,主管学术的翰林院,以及负责监督百官以及天子的御史台,比之原来的十二署无疑是明了了许多,根据权力的划分来看,这等行政效率无疑是最高的。

当然,如果按照这样的制度,整个京城以后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绝对不会超过两百名,将大大地简化行政步骤。

当然,这只是在中央朝堂,在地方,莫问也有一套改革方案。

莫问按照地理分布,将整个大汉王朝分为九州,分别为东北部平州,北部咽州,西北部江州,东部凌州,西部贺州,东南部逐州,南部靖州,西南部河州以及中部直隶。

各州设正三品主官一名,称刺史,负责各州政务,刺史下设从三品卫国将军一名,统领州内所有城卫军,直属于兵部管辖(杜绝地方官坐大),设州丞一名,掌司法。

在各州设郡,设从三品郡守一名,掌政务,正四品郡丞一名,掌刑狱,郡尉一名,掌军队。

郡下设县,设从四品县令一名,正五品县长一名,正五品县尉一名。

如此,将大汉两百七十余城全部划入各州,再由州分管郡,郡分管县,形成中央——州——郡——县的四级行政制度。

霍光拿着手中的册子仔细地看着。对于朝堂之事,他一向不甚敏感。他的理念就是,军人,就应该是纯粹的军人,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军人,他不是政客,这种事情不必他来多说。当然,他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莫问的影响。

除了仔细看了看兵部的职权之外,他对于其他部门的事务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大致有了一些了解,便直接翻到了后面的军事改革方面。

相比于朝堂文官体制的改革,军事方面的事情无疑少了很多,也更容易让大多数朝臣接受。

按照莫问的计划,以后朝中将长设神武大将军一人,正一品。大将军一人,从一品。

骠骑将军一人,从二品,车骑将军一人,从二品。晋封则加封大将军,称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正二品。

设东南西北四征将军,正三品,进一步为四征大将军,从二品下。

设东南西北四镇将军,从三品。

东南西北四平将军,正四品。

设四安将军,从四品。

虎牙、虎威、奋威、奋武将军皆为临时编制,非长设。

另外,撤销东南西北四部卫戍军团,同时改革军队编制,四大边军改称镇边军,各设主将一人,除镇北军外,皆为从三品四镇将军,副将两人,从三品下。其余诸将按照品级为杂号将军至从五品,将军以下设六品校尉,千夫长,百夫长,屯长,伍长,每伍十人,每屯五伍,百夫长统领两屯,校尉统领两名千夫长。

对于军队方面,莫问改变的不大。主要是裁撤了四部卫戍军,以及规范了将军称号以及品秩大小,相比于朝堂的官员变动,这无疑要容易接受得多。

霍光思索了一番,没有找出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暗暗地点了点头,这样的体系,相比于以前混乱的将军称号,无疑要明确得多,而且看这样子,以后必然还有补充的余地,他自然很满意。

身为莫问的表哥,虽然他的父亲霍言曾经投靠了杜广博,但是莫问却将他暗中释放。他不想再像父亲一样介入朝堂争斗,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军人,这样的体系,无疑给了他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让他很满意。

自莫问指派王忠发下自己抄写的手册之后,整个太极殿中就陷入了沉默。

莫问静静地端坐在上首,等着他们发表意见。

“陛下,臣有本启奏。”终于,有人站了出来说道。

莫问看了看,不是别人,正是马慷。

“爱卿只管说来,无需顾虑。”莫问很高兴,他需要他们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填补漏洞,以让这项计划能够顺利地推行下去。

“诺。”

“臣以为,陛下如此改革很适合我大汉的现状,若真能推行下去,长此以往,我大汉国力必将蒸蒸日上。”莫问静静地听着,他知道,马慷既然如此说,自然还有后话。

果不其然,马慷顿了顿,话锋一转,道:

“然,这等计划过于庞大,涉及整个大汉官场,数十万官员,绝非一时之事,想要完全推行下去,非数年不可。臣窃以为,当先在地方试行,如果顺利,再在全国推行不迟。

若是急于求成,臣恐国内生乱。”

马慷的勇气可嘉,敢在朝堂上当着莫问的面直言恐国内生乱,整个朝堂恐怕也就他一人了。

不过,虽然他说得有道理,莫问却并不打算实行。

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够。

若是现在直接推行下去,快刀斩乱麻,五年之内就可初见成效,十年之内就可以发挥效力。

但是,如果像马慷说得那般,先在地方试行,没有三年五年怎么可能看见成效?再在全国推行,最少又要五年时间才能初见成效,到那时候,说不定缓过劲来的燕军早就打过御蛮关来了!

不能拖!绝对不能拖。

莫问心中已经给此事盖棺定论,他要听的不是这个,他想听的是这个计划还有什么漏洞。

而显然,马慷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

“如何推行暂且不谈,朕且问你,你可发现了这项计划可能存在的漏洞?”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莫问索性直接问了出来。

“当然,诸位爱卿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二章 系统的军官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