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955.第955章 被迫调整

占领什切青无疑是一招好棋,协约国之前的打算是全力在波兰打一个大胜仗,先解决图哈切夫斯基,然后回头收拾东普鲁士。之前他们对东普鲁士只是派遣少量部队监视和牵制。而什切青丢失之后,这种监视和牵制没有任何意义了,甚至这些负责监视和牵制的部队还有被歼灭的危险。

“命令部队向波兹南方向收缩吧!”

福煦很无语的捏了捏额头,美国人被图哈切夫斯基包围就已经让他很被动了,谁想到什切青这边又出了岔子,为今之计他也只能命令牵制东普鲁士的部队向南收缩。

福煦的意思其实就是让这些负责牵制的部队保护好进攻华沙主力部队的补给线路,现在他可经不起补给线再出问题了。

这种应对方式就是典型的求稳,客观上说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符合福煦此时的心理,他不是那种特别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将领,虽然协约国在他任总司令的期间获得了胜利,但是这场胜利不是他卓越的指挥艺术换来的。

不客气地说,福煦是等到了这场胜利,没有他,换其他阿猫阿狗一样也能获胜,甚至可以说德奥集团的战败,更多的是他们内部的原因,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给了德国集团当头一棒。

总而言之,福煦的应对方式好像确保了补给线路的安全,但是却将什切青周边地区以及德国的东北部全部放空了。在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内,协约国的军事力量成为真空,李晓峰想怎么折腾都可以!

对艾伯特政府来说,福煦的这种搞法就很让人恼火了,好容易他们才平定了国内的工人暴动,还没安生两天该死的共产主义魔鬼们又回来了,这意味着他们还得接着剿匪平叛,得将还在巴伐利亚附近维持秩序的军队重新调往北部。

这么来回折腾很费时费力不说,一旦军队向北走了,谁能保证巴伐利亚的共产党残余力量不会死灰复燃?到时候就算又一次平定了北边,还得继续回头剿匪。这种搞法真心属于作死!

艾伯特当然不愿意作死,但是协约国不讲道理哈,他们根本就不顾德国人的感受,尤其是法国佬,巴不得俄国佬将德国打个稀巴烂才好。

不知道福煦是不是收到了这种暗示才下达上面那个命令的,反正他让德国人很不高兴很不满意,这让即将达成的凡尔赛条约又平地里多了一番变数,原本可以在十月份完成的谈判又一次拖延了。

当然,德国人在合约上签字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他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一点儿诉求,尽量地保全一点儿颜面而已。

不过也保全不了多少颜面,反正协约国没打算管德国人的死活,直接告诉德国人:“俄国人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那是你们自己的事儿!”

于是乎苦逼的德国军队不得不从巴伐利亚北上,穿越整个德国前去救火,连李晓峰都没想到这一招效果如此之好,仅仅占领什切青就让德国完全混乱了。

可能有同志会说这不是扯淡么?不就是一个调动军队的过程,怎么会混乱呢?很简单的道理,大批军队的集结和调动是需要交通线路支持的,而此时协约国的军队从法国正在横穿德国前往波兰,这就占据了德国东西交通干线,然后德国人还要从南往北调动,这两股潮流撞在一块,能不乱吗?

不通则乱,乱则更堵,反正德国的几大交通枢纽堵得一塌糊涂,这极大的延缓了德国和协约国的军事调动能力,间接的给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减轻了压力。

图哈切夫斯基对此的感触就最明显,之前德国还没有混乱的时候,英法联军就跟炮弹不要钱一样玩命的往他的部队头上招呼,强大的火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几乎是用人命往里填才将将挡住了英法两军的攻势。

而现在,德国混乱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补给有点跟不上,像之前那种猛烈的炮火覆盖就少了一大半。虽然他们的火力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白俄罗斯方面军总算是能承受住了。

不过,能够承受不代表好受,部队的压力小了,可图哈切夫斯基的压力就大了。之前有说过,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可现在他就不好撤了。

很简单,之前是应为实在顶不住才必须放弃原先的战斗计划,而现在能够顶住了,就没有撤退的借口了。至少图哈切夫斯基不知道该怎么向托洛茨基开口。

不光是军事这一个方面让图哈切夫斯基为难,更为难的是政治方面,之前他都已经豁出去不计较政治得失了。可是李晓峰突然占领什切青,一举推进到了德国的本土,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还比白俄罗斯方面军弱小(图哈切夫斯基是这么认为的),连弱小的兄弟部队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更强大”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没道理草jī_ba?

如果说之前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图哈切夫斯基还能咬牙承受的话,在李晓峰占领了什切青之后,他撤退的后路可以说被堵住了。比如托洛茨基就在第一时间催促他:“波罗的海方面军取得了重大战果,从根本上揭示了世界大革命胜利的序幕,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在华沙打一个大胜仗,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奏响革命高潮的乐章!”

好吧,图哈切夫斯基就是想撤也撤不了了,他必须消灭掉美国人,这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没有退路的图哈切夫斯基立刻做出了调整,从包围美国人的部队中抽调出了两个师加强给


状态提示:955.第955章 被迫调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