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射雕英雄成吉思汗>第三章三攻西夏

成吉思汗总觉得应该先征服西夏,以防止西夏和金国联合起来北犯他的蒙古国。因为西夏自古就有宋朝与金国之间,联此击彼,或联彼击此的毛病,似墙上芦苇,摇摆不定。

对于西夏的这点猫腻,成吉思汗看得很透彻。

如果西夏又犯老毛病,联金击蒙,那么刚刚成立的大蒙古国就要遭受一次浩劫。这是成吉思汗所不愿意看到的。可见成吉思汗具有凡人所不及的战略眼光。

成吉思汗具有非同凡人的战略眼光。成吉思汗的这种眼光是经过长期的战斗生活形成的。

据成吉思汗了解,西夏的军事实力远远不如金国,征服西夏,保证他日后进攻金国的侧翼安全,是他所优先考虑的。

所以,在1209年秋,成吉思汗经过一年的筹备,成吉思汗亲率10万兵马,对西夏发动第三次进攻。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成吉思汗大军仍取捷径,按照上次的进攻路线,大军由北向南,直接来到了西夏北部重镇兀剌海镇附近。

成吉思汗骑着马观察兀剌海镇的城防情况。他发现该城的城防工事又加强了,城墙更高了,似乎守军也增多了,估计攻打起来很费劲。成吉思汗明白了,这说明西夏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成吉思汗估计的没错,上次得知成吉思汗大军攻兀剌海城,夏襄宗李安全当即派出二十多万精锐军队,试图反攻兀剌海城,以优势兵力重创那些来自草原的不知好歹的蒙古军队。

但是,事与愿违,夏襄宗的美好想法落空,成吉思汗大军早已撤走,二十多万大军扑空。

既来之,则安之,夏襄宗就下令军队帮助兀剌海城,加强城防工事,并增加该城的驻军,防止蒙古军队再度侵犯。

夏襄宗怎么也没想到,北部地区也成了危险区域。他更想不到,自己的北边还突然崛起了个成吉思汗。这也许是上天注定。无奈的夏襄宗还亲自视察了边境地区,命令边境地区加强防守设施的建设,并加强警戒,及时通报敌情。一有紧急情况及时告知京城,以利及时排兵布阵,派兵增援,解除危险。

夏襄宗怎么也被想到,他的话不久就得到了验证,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吉思汗大军又来侵犯他们的边境了,而且这次来的军队数量更多。

驻守边防的部队消息传得很快,上次夏襄宗已经尝了成吉思汗军的苦楚,他闻听成吉思汗军再犯的消息,马上就派出太子李承桢为统帅,以大都督令高逸为副帅的5万精锐的擒生军,北上抵御成吉思汗军。

但是,李承桢自恃自己的军队力量强大,人数又多,凭他以往打仗的经验,打成吉思汗根本不成问题。所以他执意要跟成吉思汗决战,争取一战解决问题。他甚至拒绝了部将坚守城池、以逸待劳的建议,把5万军队悉数开出兀剌海城,在城外原野上布阵,等待成吉思汗军队的到来。

李承桢这样自信是因为他同宋朝军队打仗时,因为西夏骑兵善于冲锋,冲击攻势很猛,再加上步兵协同作战,因此多次偿过甜头。因为以骑兵冲击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

李承桢过于自信了,因此也糊涂了。他还以为成吉思汗军也像宋朝军队一样畏敌如虎,不经冲击。他也不想一想,成吉思汗军也像他的军队一样是骑兵,骑兵对骑兵,对他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他更不知道,成吉思汗军是谁也挡不住的草原狂飙。

李承桢没有自知之明,由于西夏政权的腐败无能,引得西夏军队疏于训练,战斗意志变得薄弱,士气不振,因此,过于自信的李承桢想不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的军队都处于劣势。

过于自信的李承桢完全处于糊涂状态,他也不派人侦察敌情,也不采纳别人的意见,自作主张下令,让他的军队在城外布下阵势。

成吉思汗听说西夏王公子李承桢率领5万西夏军要在城外与他决战,成吉思汗一听乐了,这倒省了攻城的麻烦。成吉思汗完全相信,以虎豹一样的10万蒙古军队冲击5万西夏军,结果会是很过瘾的。成吉思汗把打击敌人说成过瘾,说明他往外扩张的野心,也说明他摧毁一切的决心。

随着扩张战争的加剧,他的这种心理更加变本加厉。

成吉思汗召集各部将领,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作战方案。

在军事会议上,成吉思汗首先介绍了西夏军的情况。

诸将听了要在城外与李承桢决战都很高兴,对胜利充满信心。

接着,成吉思汗开始部署战斗队形:他让博尔术和木华黎带领一部分军队从侧翼掩护,术赤台、者别、者勒蔑、速不台各率所部为中军,成吉思汗与几位王子各率一部分怯薛军殿后。

成吉思汗的战略是:战斗开始,中军开始轮番冲击敌阵,与此同时,博尔术和木华黎从两翼包抄过去,掩杀阵脚大乱的敌军。

双方布好各自的阵势后,李承桢看到成吉思汗的军队数量是自己的两倍,而且成吉思汗军的阵势前后协调,左右相配合,心里就有些发怵。

战斗开始了。蒙古军似洪水汹涌,杀声震天,向西夏军的中央实施突击。西夏军也摆好了进攻队形。双方的军队向对方奔涌而去。

担任主攻的各位中军将领轮番冲击西夏军。术赤台、者别、忽必来、赤老温等都率兵轮番突击西军的阵势。

没跟骑兵打过仗的西夏军,一看成吉思汗军这一章法,阵脚马上就乱了。但是,蒙古军已经突入敌人


状态提示:第三章三攻西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