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康熙康熙>第四章关于撤藩的争论

康熙是个有意志力的人。从小就登上皇帝位,经受了磨练。在制伏鳌拜的斗争中,康熙又得到了充分的自信。他感到了自己的能量,自信世上的任何难事都能被他制伏。

面对雄踞西南一隅,支取国库一半支出的三藩,康熙仍然认为他能够让他们顺利地撤掉。于是,他就轻易地下决心进行撤藩。

但是,康熙也有些犹豫。大臣里边,明珠和陈廷敬是极力主张撤藩的。而索额图是主张不撤藩的。双方各执己见,各抒己见,弄得朝里不可开交。康熙有点拿不准,似乎他们说的都有道理。

于是,康熙来到慈宁宫,面见孝庄太皇太后,想听一听她的教诲。

“听说,你要撤藩?”康熙一进来,老太皇太后就问道。

“孙儿想——”康熙刚说了一半话就被老太皇太后打断了。

“我暂且问你,撤藩会引起一场战争,你有把握能赢这场战争吗?”

“我有全国之力,三藩一定要撤,不然大清国永无宁日。”

“战争一旦打起来,有多少百姓遭殃?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可是三藩已经成为大清的痼疾,不撤它,大清国也要抑郁而终。??????”

“可是你考虑过吗?按照大清国目前的势力,真的打不起这场战争啊,玄烨。”

“那也等不起了祖母,三藩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依我看,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再有个三五年就行,只要你把大清治理好,三藩就一定能撤掉。”

“我等不起了祖母,在三五年之内,我还能干多少事情。???????”

“我老了,说不动你了,我无能为力了,希望你好自为之。”

孝庄太皇太后没能说动康熙,她一看康熙已经长大了,翅膀硬了,他在制伏鳌拜的斗争中得到了终生的甜头,因而他满怀信心,似乎稳操胜券。但是,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毕竟涉世未深啊。

康熙在认真地准备之中。可是,三藩那边先出事了。

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的一天,康熙正在书房里看书。连日的奔波忙碌,可算是把平藩的准备做成了。所以,康熙很心安,只等着三藩那边的动静。

这时候,太监禀报有平南王尚可喜的奏折。康熙一阵纳闷,这个时候作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怎么会有奏折呢?

康熙打开奏折一看,便奇怪了:这个尚可喜在奏折中要求回辽东养老,留其子镇守广东。

这个要求真顺了康熙的心愿:他不等朝廷撤藩,而自行撤藩。这省去了朝廷的很多周折。

康熙又想到很多棘手的事情:如果尚可喜回乡,那么其他藩王怎么办?其他藩王会同意朝廷撤藩的意见吗?如果广东从藩国挣脱出来,该如何安置广东呢?

这些都是康熙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康熙就避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单独召见一些重要大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珠是坚决同意撤藩的。他说:“皇上不是想废掉三藩子承袭王爵之规定吗?正好,尚可喜此番一去,皇上就坚决不让那个尚之信继承王爵,听说那个尚可喜经常喝酒生事,在广东一带影响很坏,这样的人是不能承袭王爵的。”

大臣们也都附和说如果尚之信安置在广东,他们父子天各一方,多有不便,不如让其他人都随尚可喜回辽东,在广东只留下八旗军队。

康熙认为这有些狠点,不过不狠不行,要想解决藩国问题,就要用非常手段。

现在朝廷重要大臣的意见都基本统一,康熙笑了笑,亲自写起了谕旨,大意是:藩王只及现身,不得承袭。尚可喜即请归老,不如撤藩回籍。着尚可喜率诸子、家口及藩下十五佐领官兵,迁移至辽东海城,由朝廷担负他们迁徙所用的钱粮。

康熙又叫过来户部尚书索额图:“着户部保证尚可喜一家沿途所用钱粮。”索额图领旨谢恩,保证没有问题。

明珠问康熙:“皇上,尚可喜原来统辖的兵丁怎么办?”

康熙想了想,对明珠说道:“尚可喜既然已经撤藩,就没有统辖军队的权利了。原来藩下的绿营军官兵仍驻扎在广州府,归广东提督管辖,绿营军中的官员的升转也要照各省的绿营军官员规则办理。”明珠同意康熙的意见,领旨而去。

最棘手的事情跟大臣们商量着都办完了。康熙又把两位侍卫喊过来,把信交给他们,然后让他们专程广东,宣读谕旨,并让他们给尚可喜带去皇上的一些赏赐。

过了几天,两位侍卫到了广东。给三藩宣读皇上的谕旨。尚可喜听了皇上的谕旨,心头一下凉了,阵阵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淌下来。康熙的如此回复完全出于他的意料之内。

他原来的打算是想拿撤藩来给康熙增加压力,让他觉得进退两难。可是没想到康熙不管天高地厚,竟然批复撤藩。此番一撤藩,什么军队,什么财务,什么土地,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圣旨已经下达,他也就没办法了,只能承受自己作孽造成的苦果。

吴三桂和耿精忠知道了皇上的谕旨,知道尚可喜的藩王已被撤销。他们也觉得自身难保,他们都惶惶不可终日。

这三藩由此知道了康熙的厉害。这个康熙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按常理出牌,这让他们措手不及。

吴三桂和耿精忠由此陷入一片茫然之中。他们才向自己已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明白朝廷是不会让他们继续存在的。如果也学尚可喜自请撤藩,那么很明


状态提示:第四章关于撤藩的争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