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回到天国当附马>第六百零四章 一波刚平,一波欲起

太平军轻骑与英军铁骑都是各自军中骄子,既然是骄子,那绝对都是心高气傲之辈,所以,为维护一个骑者的尊严,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生命。

但是,正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也许最后的结果还是两败俱伤。

而事实也证明的确是两败俱伤。

两大骄子战至最后,英骑兵司令哈里只带五骑侥幸逃脱,其余英军全部葬身于此,而太平军轻骑的损失则更为惨重,来时的五万轻骑最只剩下不到八千人还活着。

这可能是太平军建军以来打得最惨烈的一战,付出的代价超乎想象的大。

当曾三望着那尸横遍野的现场时,不禁悲从心中来,这些战死的骑兵都是跟随他许久的老人,而在他们的身上,曾三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没想到,仅仅一仗,就损失了这么多,曾三心中不痛才怪。

不过,曾三心痛归心痛,但如果从战事的全局考虑,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只要能将英军的三万铁骑拼光,即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因为英军的这三万铁骑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任由那三万英军铁骑存世,恐怕将来遭受的就不仅仅是几万人的损失这么简单,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能重创甚至打掉这些铁骑,那对太平军来说都是胜利。

而现如今,将近一万的英军铁骑已经从这个世间消失,去见了他们的上帝,接下来,太平军要对付的就是那剩下的二万人了。

但是,英国人吃了一次亏,他们还会再上当吗.

坦率地讲,如果从损失比率上来说,英国人这次不算亏,他们几乎是一万人的代价换了太平军的四万多人。完全可以说是赚翻了。

可英国人也许不会这样认为,他们肯定会觉得,用一万英军精锐只是换回了太平军四万多人,这实际上是他们亏了。而太平军赚了。

所以,这亏与赚之间原本就不存在绝对的界线,这要看各自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并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这个问题,很多事情的内在只是在一念之间罢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战之后,英国人想必会更加珍惜那剩下的两万铁骑,恐怕轻易不会再拿出来参战了,如果太平军想打那两万铁骑的主意,只能再等良机了。

而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再打那两万铁骑的主意,就只能回过头来对付那三十万英印精锐了。

这也是个硬骨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对付。

而在电告黄旭之后,曾国藩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他决定以东西两路军的大部分力量来围猎这三十万精锐,但随后战争的进程却让战场形势急转而下。而且让双方都始料未及,一场原本在计划之中的围猎行动变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大会战。

曾国藩决定,以西路军的少部分兵力来牵制阿萨姆关上的英印联军,然后西路军主力隐蔽东下,与东路军主力聚兵一处,合力对付英军那三十万精锐,然后出其不意地聚而歼之。

但是,英军却不知用什么办法事先侦知了太平军的意图,他们并不让那三十万英印精锐落单,而是将英印联军的八十万大军全都放置于太平军的正面。严阵以待,让太平军一时之间无计可施,无隙可乘。

双方之间因此而对峙起来。

战事并没有按照曾国藩预料的那样向前发展,而是偏离了原本设定好的航线。出轨了。

这让曾国藩很是有点无奈。

但是,无奈归无奈,最后还得找出破解之道。

于是,曾国藩与众将反复商议,希望可以找到这把破解困局的钥匙,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找到。

也许,太平军只剩下一条路可以就走了。

那就是硬打硬拼。

可是,如若要硬拼,以当前的实力对比来看,太平军并不占优势,太平军东西两路大军加起来差不多接近一百万人,这与英印联军的八十万相较,也只是稍占上风,如果直接对垒,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毕竟悬念还是存在的,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继续增兵,直到实力完全压过英印军,然后再以绝对的实力胜之。

只不过,不管实力如何,不管结果如何,如果硬拼,太平军最后都将要付出甚为惨重的代价。

可是,战事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由不得人再有其它想法了,只能拼命向前,倾尽全力战胜对手,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曾国藩只能将当前的情况电告黄旭,静待黄旭的旨意。

这么大的决定只能由黄旭来下。

而黄旭回电则是令曾国藩暂时按兵不动,他将率预备援军尽快来援。

于是,曾国藩率军继续与英印联军对峙。

而双方也在积极地做着各方面的准备,积蓄力量,构筑工事,迎接大战的到来。

战争的阴云似乎已完全笼罩住了这一片天空。

而在这种紧张的气氛当中,黄旭的所率的预备大军到了。

如此一来,太平军的三支大军,总计一百五十万人马,终于在这阿卜杜拉行省汇齐了。

大军齐集,一场大会战即将展开。

而黄旭到了之后,连茶都还没得及喝一口,就召集众将议事。

局势如此,怎由人有半点懈怠之心。

然后,一场重要的战前军事会议便在黄旭的御帐中展开了。

这次会议很重要,它将直接决定这仗怎么打。

所以,太平军中副军团长级以上的将领全都被要求参会,而会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四章 一波刚平,一波欲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