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清末英雄>丁卷 第八十二章 京城2

龚宝铨说完他的判断,又开始着重介绍满清在北京的军力,“禁卫军说是要建三个镇,但是我们观察下来,因为严州围剿和满人军官人数不够,禁卫军是缓建的,现在真实的情况是只编练了两个镇,只有第一镇是满编的,第二、第三镇都只有一个协,和北洋新军的编制相仿,禁卫军每镇战员九千八百零五人,非战员一千七百一十八人,全镇共计一万两千五百二十三人,两镇一共有两万六千令四十六人。另外和其他新军不同的是,禁卫军装备了十八门克虏伯榴弹炮,按照那些黄带子的说法,这种火炮一门顶普通的火炮十门,但到底是怎么样,还未可知。”

听到龚宝铨说到火炮,旁边的贝寿同插言道:“禁卫军装备的大炮是军情局关注的重点,此炮的性能现已查清,为克虏伯1905式重型榴弹炮,十四倍径,炮弹重四十一公斤,内装八点八五公斤火药和一千三百块十六克重的弹片,射程上,装填九百四十五克药包时,距离可以达到七千一百米。另外就是此炮的行进时重量达到两千两百六十公斤,机动性差。在欧洲需要六匹挽马拖行,但是以中国的路况,即便禁卫军引进欧洲挽马,估计没有十多匹也拖不动。”

复兴军对火炮看得很明白,即只有能随军机动的炮才是好炮,现在第二军工厂仿75克虏伯山炮把高低射界从十五度增加到三十八度,射程增加到五千五百米之后,部队主官就对野炮就再无太多兴趣,即便是75野炮的炮弹比山炮重一公斤。

龚宝铨在贝寿同说完之后便接着介绍京城的其他武力,“北京之前的巡警,都归步军统领衙门管辖。分为左右翼和步军五营,左右翼是专门负责内城的,步军五营负责外城。另外还有顺天府捕盗营,也分五营。除中营外,其他四营负责城郊。庚子之后,巡捕改巡警,现在步兵统领衙门名存实亡,先代之以巡警部,现在又变为民政部,巡警现在还是分为内外两部,都设立总巡警厅。内城分为左中右三厅,外城分为左右两厅。

我们初步统计,北京新式的巡警有五千三百六十人左右,而依然留在步兵统领衙门的,领饷的巡捕则还剩两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人,这是账面上的数据,按照惯例里面有很多是吃空饷的,我们大概估计这个数字应该减少到一万八千余人才是合适的;还有就是顺天捕盗营,本来是有九千人的,马兵三千人。步军三千人,守兵三千人,但是现在已经把守兵裁撤了。只余有六千人,这也是账面上领饷的人数,实际判断应该是在四千五百人左右。

以上加起来,人数大概有两万八千余人,另外还有八旗护军营,比如护军营、神机营、虎枪营、健锐营等等,这些营人数加起来有两三万人,但兵士都已经无用了,唯有圆明园护军营和健锐营或许还能一战。前者实际在五千人左右,后者早有五千多人。不过此营大概有一半的兵士抽调去了禁卫军,现在大概剩三千人左右。”

前面禁卫军两万六。巡警巡捕有两万八千人,再加上护军营和健锐营,一共有六万两千余人。杨锐只在本子上把数字记下,龚宝铨则开始讲北京的洋兵了。“北京的外国军队很多,各国都有,这些部队除了驻扎在北京之外,天津、天津机器局、军粮站、塘沽、山海关、秦皇岛都有驻扎。其中以北京和天津最多。现在北京城内,有英国兵两百四十三人,美国兵一百三十一人,意大利兵两百二十九人,奥国兵一百七十八人,俄国兵一百一十三人,日本兵三百二十四人,法国兵两百五十六人,德国人兵两百四十六人,总计一千七百一十七人。

另外英国有后装五寸榴弹炮两门、十二斤速射炮两门、三十寸马式炮六门;美国有三十一寸野炮四门、二十三寸野炮一门,三十寸机关炮六门;意大利有四十五寸野炮三门、三十一寸野炮三门、机关炮五门;奥国有六十六寸野炮七门,八寸机关炮六门;俄国有七十五寸野炮两门、三十一寸炮两门;日本有七十五野炮三门、机关炮三门;法国有三十七寸速射炮两门、八十寸山炮两门;德国有七十五寸野炮三门,三十七寸野炮三门,马克沁机关枪六挺。以上共计各式山炮野炮三十九门,机关炮二十门,机关枪六挺。这些部队都驻扎在京城的使馆区,以保卫使馆和各处的外国人。

另外就是天津距北京火车只有四个半小时的车程,北京一旦有事,天津的以及整个关内外铁路的外国洋兵都要开往北京,这些兵力加起来将超过四千人……”

杨锐本来在本子上记着记着的,但是最后听到这么有这么多洋人堆在北京城内,他不由得的停下来了笔。他甚至有一种不想把首都放在北京的想法,哪怕换到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在安全上也要比北京好万倍。海军羸弱,炮台拆毁,京城驻兵,怎么看这地方都极不安全,要是从海上来个几万人,立即就可以在塘沽登陆,而后坐着火车七孔八孔的四个小时就能开到北京前门,然后……真他娘的狗屁首都!

一上午的时间,龚宝铨把北京城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介绍了一遍,而后直隶的代表陈兆雯又把蔚县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总的来说,京城是可以混进不超过一千的士兵进去,但是这一千人会不会有个把人惹事坏事,被稽捕局的那些侦探看出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再则蔚县这边,虽然离京城较远,但也不能盘踞太多山匪,只能是在整个太行山分


状态提示:丁卷 第八十二章 京城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