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网络游戏>二道贩子的崛起>第五四零章 战争开始了

就在北美,邦联,西美三国各自整理内政的同时,对于原联邦所属资产的分割也迅速展开,首先当务之急就是海陆两军的分割,英国人已经急不可耐了,他们要想和法俄一块儿在海上动手就必须赶在波罗的海沿岸港口封冻之前,否则德国那六艘战列舰腾出手来,单纯英法二十七艘主力舰优势就不够大了。

现在已经有二十万英军分批撤回本土,杨皇帝的赫尔戈兰湾水雷图也从北京以飞艇运往科威特,然后在那里由一艘中国巡洋舰送到英国,意大利英军的撤退工作还在进行,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必须有人尽快填补空缺。

在英国老板的催促下原美国海陆两军分割以最快速度进行当中,因为中国和周围各国都已经做出安全承诺,所以三国同时各自召回在原联邦各军服役的本国士兵,另外在其驻地封存所有武器。不过召回的士兵可没有回家,而是到各自指定地点集合,邦联和西美自然不着急,北美却在最短时间内对召回的陆军士兵进行重新整编,还没等军火完成清点和分割,就直接从兵工厂拉来枪炮把他们武装起来,紧接着宣布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然后将这些士兵装上商船,由英*舰护航直接送往意大利。当第一批美军在那不勒斯登陆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底了,这批援军的到达,让英国人终于松了口气。虽然只有五万人,而且在经历漫长的海上航行后,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期。不可能马上投入战场,但用来吓唬住三心二意的意大利人还是足够了。

实际上经过分割后,北美总共只有三十万陆军,不过那些资本家们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动员,并且向英国人承诺,至少可以向欧洲投入一百万陆军。

当然英国人也没指望他们,就现在北美正乱糟糟的国内情况。等他们动员起一百万人到欧洲这边战争早就结束了,赫尔戈兰湾的水雷图已经送到伦敦。这份绝密的布置图把英国海军的将领们全都惊呆了,他们实在这样对德国生死攸关的绝密资料弄到手的。

不过这个不需要他们关心,有这样一份资料,赫尔戈兰湾实际上已经对英国海军敞开了大门。接下来只需要解决了公海舰队,他们就可以像驶入泰晤士河口一样驶入易北河口,像停靠伦敦一样停靠汉堡港,然后数十万英军将像尖刀一样插进德国的心脏。整个协约国都被这份水雷图鼓舞起了斗志,包括法俄在内立刻动手全力配合英国人的登陆,法国海军四艘主力舰放弃在地中海上的护航工作,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地中海北上英吉利海峡。反正补给的物资还可以在法国西部港口上岸然后用铁路运进意大利,就算那两艘希腊战列舰切断西地中海的海上运输也无所谓,至于法国南部沿海的安全。就那两艘战列舰也不可能硬闯马赛港,不过四艘孤拔级的离开还是选在了夜晚,毕竟让德国人知道警觉起来就不好了。

而就在同时。整个持续四年的战争中可以说一炮未发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四艘瑞典产甘古特级高速战列舰,两艘自建的玛利亚皇后级全部驶出了喀琅施塔得军港。这个紧接着被德国方面知道,公海舰队第一分舰队立刻紧张起来,当然他们并不担心这六艘战列舰会对德国本土构成威胁,所有波罗的海沿岸港口都有水雷封锁,战列舰硬闯属于自杀。但问题是俄国人可以在海上拦截从瑞典驶往德国的商船,这是德国目前最主要的生命线。真正的生命线。

到现在为止对德国来说,最重要的战争物资已经不是军火钢铁原油这些工业品,而是粮食,从邦联和墨西哥的商船都是打着向瑞典出口的旗号,把一船又一船的粮食运到瑞典的各大港口,然后由德国和瑞典的商船再转卖到德国。这是目前威廉还能够维持国内和前线都不至于饿肚子的生命线,单纯国内生产根本不可能满足需要,这也是他不得不在波罗的海上始终维持一支足够强大舰队的主要原因,一旦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切断这条运输线,那他的士兵和人民就都要挨饿了。

由霍尔岑多夫中将率领的第一分舰队立刻,为了快速应付东西两个战场,他的这支舰队主力已经全部调换成了五艘快速战列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这六艘战舰带着一批护卫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驶离基尔港,在平静的波罗的海上向东迎战俄国舰队。

这时候无论威廉还是他的陆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海军总参谋长提尔皮茨,都丝毫不知道在英国的各大港口,包括二十三艘主力舰在内的数百艘英国战舰,登陆舰和运兵船正在启动。为了这次登陆英国人动用了目前他们能够动用的一切海上力量,三十二艘登陆舰将携带两个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步兵师在德国海岸抢滩后突袭并占领库克斯港,紧接着装载了整整两个军的大小运兵船开始在这座港口登陆。

与此同时最先登陆的英军乘坐以滚装船运输的卡车沿着铁路直奔汉堡,后续英军在登陆后一部分继续向汉堡,另一部分向不来梅进攻。在这种近乎突袭的情况下,德军根本不可能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他们唯一能够动用的防御力量,只有部署在荷兰的一个军和荷兰人的一个集团军,这支部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英军如果不出意外,绝对可以几乎兵不血刃占领这两座重要港口,只要汉堡和不来梅到手,基本上对德国来说这场战争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等中国参战的消息传到欧洲,他们也就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


状态提示:第五四零章 战争开始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