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新列强时代>第四百五十八章 巡视

从情报上来看,香港的英军驻军并不多,也仅仅五六千之数而已。

加上法军人数,堪堪近万进攻商可想要做占领之用却是太少。

英法陆军部队不足虑,麻烦的是他们的海军战舰。

虽然调到远东地区的英法海军都是其国内最次之军,但也比整个大清的水师加起来还要强大,可以说得上大清海域任其驰骋。

至于他为何如此关注洋人的动作,这不刚刚阴了洋人一把,估计洋人铁定咽不下这口气,指不定什么时候又杀奔京畿地区去了。

不管怎样眼下洋人的事儿倒是不急,大沽口败后起码也得休整几个月,有这时间足够他将两江政务彻底整顿清楚。

南通此时还是一个小小城镇,并不像后世那般繁华热闹。

因为这里离上海甚近,吴可视察一通便绝对在此驻军一部,连同苏州左右挟制上海,逼洋人不敢在此闹得过分。

之后又沿海一路视察泰州,盐城,淮安,最后停在海州(连云港)。

一路上看到的情况倒还算不错,民生安定虽比不得苏州等江苏精华地带繁华,但当地民众能吃得一口败饭,在当时已算极为不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为靠山这些地方最好经济支柱便是晒盐,虽显单薄但关乎民生倒也能够持久。

按照后世经验,沿海之地最易发展经济,吴可自然也有此等想法。

他也正欲寻得良港再开对外贸易通道,分得上海商贸利益降低租界影响力。

别的地方可能他不清楚,但海州9连云港0可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对外贸易港口,正好趁空闲之时做好规划直接建设。

他是如此想的更是如此做的,一边视察海州周边情况一边上报朝廷,请求开海州为新的对外贸易港口,在奏折中他也将如此行事的利弊一一道明。

朝廷倒是乐见其成,上海的经济地位实在太过重要,偏偏洋人在上海的势力比朝廷的还大,如此经济重镇掌握于外人之手,不说每年的银钱损失有多巨大,单单被外人掐脖子的滋味就绝不好受。

海州地理位置确实不错,其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省东北部,山东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部。东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省徐州市毗邻,南与宿迁、淮安和盐城相连,北与山东省日照市接壤。

如果海州真能发展起来,不说比拟上海(那几乎不可能),只要能有上海经济实力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便能带动周围一大片城市都跟着受益。

当然,朝廷并不关注这点吴可也没在奏折上提,等到实际效果出来的朝廷自然知道该如何行事。

眼下,只要能给洋人找麻烦朝廷就乐意。

不过,朝堂之上也不是一片赞成之声,总归与洋人打交道的事情朝廷都十分谨慎,有朝臣提出洋人在外海实力强大,要是想对海州不利该如何是好?

吴可对此也很是头疼,不过他决定做的事儿,在没发现明显错漏之前,就算有再大困难也会坚持做下去。

洋人战舰厉害在外海几乎无敌,吴可这时就是想建现代化海军也晚了,不过只做近海防御部署的话也没那么困难。

眼下英法列强是没法沟通了,他们一心想着进京换约,不仅要维持原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想着依靠武力威慑增加不屏风条约数目。

这样的事儿朝廷如何会答应?

没错,大清朝廷是腐朽了,而且还落后西方列强甚多,又封闭又保守,就吴可说来无论大清内部如何糜烂,也轮不到外人插手浑水摸鱼。

封闭保守也有封闭保守的好处,起码不是被外人逼到绝境基本别指望朝廷会退让半步。眼下大清的对外局势比起同时期历史上要好得太多,首先便是去年的天津之战并没有战败,签得那一系列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不久之前的大沽口胜利更是助涨了朝廷的心气,洋人再想依靠单纯的武力威慑,想要达成目的可不那么容易。

既然有朝臣主动提出了海防问题,朝廷也没钱在海州修建连绵成林的炮台工事,吴可既然提出了建设海州的想法自然有解决的法子。

英法美不趁手,不是还有西班牙和荷兰这等国力不强但造船工业不弱的西方三流列强小国么?

别看新任美国公使华若瀚蹦达的欢实,又是跟英法公暗中勾结又是与俄国公使眉来眼去,还不知道暗中达成了多么协议,但想让所有列强国家跟它们一条心却是绝无可能。

只是近海防御,用不着那种吨位超过五千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人家不可能卖他也没那么多合格水兵操作。

炮台还是要建的,不过没必要建成一座钢铁堡垒,只需在海岸线高地要地修筑几座合用的,再辅以轻便快捷的千吨以下小战舰便可。

果然,派去暗中跟西班牙和荷兰富商联络的人手很快就传来好消息,他们联络的两国商人都答应了清人的采购要求,只不过价钱可能会稍高那么一点点。

这倒无所谓!

怎么说他也执掌两江三省之地,过了手头严重缺钱的时候,拿出几十万两银子采购足够小型军舰还有修筑炮台所需大炮还是没啥问题的。

既然钱不是问题,人家列强商人更是爽快,再拿到了定金之后明言三月后交货,到时候再付清余款即可。

不论是足见近海防御水师,还是建设海州矛头港口都不是一时能做成的事情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八章 巡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