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新列强时代>第五百八十四章 幸灾乐祸

“活该!”

吴可看着手头收集整理的情报,心中快意忍不住轻笑出声。↑↓,

所谓现世报还得快,之前曾国藩为了调兵一事没少跟两广总督衙门打嘴炮,现在可好遭报应了吧?

他手中情报,正是手下精干人员收集的关于石达开部离桂之后的行动详略,见到石达开祸害湘军他心中说不出的痛快。

话说石达开亲率本军四万余人离开广西进入湖南之后,就严格执行军令,计时赶路风雨无阻。遇到大股清军尽量回避绝不恋战,遇到险地抛弃辎重轻装前行。

队伍首尾相距数十里,但是全军上下一心,都想早日打到天府之国的四川去。经过两个多月的急行军,他们于1862年1月下旬感到湖南省西北边境的龙山,随即渡过湘鄂边界的北河,在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热烈欢迎之下,进驻湖北来凤县城。

要知道自1859年底,石达开部太平军驻扎广西庆远时,遇到天灾军粮供应不上,部队不得不分散就食造成离散现象。其中有一支队伍有宰制曾广依率领,直接进入了贵州省境活动。

当时贵州的清军兵力空虚,他们得以顺利进军,在一年多时间里,从贵州南部一直发展到西北部。

到1861年8月,曾广依命令其部下傅丞相与李检点率领一支队伍由贵州进入四川綦江县。这就是最先进入四川的一支太平军。在刚进入四川省境之时,这支队伍不过数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攻克黔江之后,已经发展到三万余人。

待传来翼王石达开已经率领本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准备奇袭四川军行急如风雨的消息时。傅丞相与李检点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前往迎接,就于1861年10月16日下令全军撤离黔江,分兵两路进入湖北省境,连克咸丰,来凤等县,一面进行休整,一面等到石达开的大军到来。

1862年1月31日,两支太平军兄弟队伍在来凤城内大摆筵席欢庆会师。附近虽有清军驻防,但都畏惧太平军势大不敢正眼相看,太平军就在这里高高兴兴渡过天历新年。

两支队伍中的老兄弟久别重逢畅叙离情,新兄弟则是在湖南各地,或是在贵州和四川各地参加的互不相识,这时也通过介绍成为亲如手足的一家人。

石达开本军离开广西时有四万余人,沿途又招收了不少新兄弟,这时总数也已有六七万人。前来迎接的兄弟队伍也有三万多人。为了以后进入四川时每一支队伍里都有熟悉四川情况的兄弟作为向导,两支大军在来凤休整的时候全部改编,混合编组全军人数超过十万。

两湖地区可是湘军的大本营和粮仓,如果突然出现上十万太平军部队,又是由名将石达开统帅,身处安庆前线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新镇忧急可想而知。这厮病急乱投医之下竟把主意打到进入广西的湘军头上,结果却碰了一头包。

石达开部在来凤休整了一个月之后,全军欢欣鼓舞地向四川进军。沿途经过咸丰,宣恩,绕出黑洞卡,避开清军匆忙布下的堵截直趋利川。

利川是鄂西进入四川的门户,石达开命令全军以急行军的速度,由小道直趋四川,其部于1862年2月17日胜利进入四川省境。

石达开扬鞭跃马登上了两省分界的分水岭,富饶的四川已在眼前。这时既已进入了四川的大门,可以不必再偃旗息鼓,而是大张旗鼓地向着川边的第一座城——石(石主)厅前进。

就在十万太平军豪情满怀地进入四川之时,四川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简而言之这种变化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四川境内清军云集正以逸待劳的等候石达开部到来呢。

也就是两年前,四川地方官都是些无能之辈,而且地方兵力空虚不堪一击。1859年冬,李永和蓝朝鼎所率领的反清武装从云南进入四川时,可以用一呼百应所向披靡来形容。

当时李部反清武装人马从几千人迅速扩大到二三十万人,就连四川首府成都都岌岌可危。

太平军如果这时入川不难席卷全省,可惜他们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

1861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大将曾广依的部下首先入川,朝廷误以为石达开本军到来大为震动,急调老奸巨滑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入川布防,不久就提升他为四川总督统调四川军政。

骆秉章得到朝廷倚重办事极为卖力,他先出手镇压李蓝两部反清武装,使出朝廷对付叛军惯用伎俩,又剿又抚各个击破,不长时间就击败了李蓝部反清武装的主力人马,之后便腾出手来沿着长江北岸布防,以后太平军主力的到来。

因此,当石达开部十万太平军进入四川之时,等待他们的已不是遍地的反清烽火,而是严阵以待的四川清军。

两广清军一直严密关注石部太平军动静,广东与湖南还有广西与湖南交界之地都有重兵囤防戒备,一直目送石部太平军主力入川才松了口气,却也气得手头缺兵少将的湘军主帅曾国藩够戗。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以来,太平军主要活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四处绸缪,把号称天府之国的富庶的四川定为协济省,尽量利用四川的人力物力财力接济战区各省。

从这也看出四川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此时四川总督又是湘军大佬骆秉章,给予正在两江奋战的湘军主力极大帮助,曾国藩自然也不愿意四川被石达开部太平军祸害了去。

可惜的是曾某人的心太大,一直把主要目光集中在太平天国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四章 幸灾乐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