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维·沃克坐立不安。
虽然每每被指责为魔法部的传话筒、权势者的应声虫,见钱眼开,为吸引公众注意力不惜胡编乱造信口开河,毫无自身独立意志和立场原则,“格调”什么的更无从谈起……但自从霍格沃兹毕业就进入预言家日报社工作,近三十年来更担任报纸主编,艾尔维·沃克确实了解自己的报社聚集着英国魔法界最出色的媒体工作者,相信作为领导者的自己具备一位优秀记者的全部素质。他从来没有遇到、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采访中如此神思不宁,对正在被采访者的对答心不在焉,表现得极度不专业。
而且这一采访的内容还是巫师世界的盛事,三强争霸赛;采访的对象是来自欧洲大陆的贵宾,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的校长——有着大把大把的新闻点急待发掘,就算随便选择一点阐述深发,都足以抓住整个魔法世界每一个人的眼球……
因为三强赛是欧洲魔法世界的盛会。这是它的固有魅力,它非同一般的根源:三强争霸赛联系起了欧洲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三所魔法学校——英国的霍格沃兹,法国的布斯巴顿和德国的德姆斯特朗。“年轻人掌握未来”,由这三所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占到了欧洲总量的将近百分之四十,毫无疑问构成了欧洲魔法世界的坚实基础。三所学校之间保持友好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良性关系,对欧洲魔法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三强争霸赛曾经是维系和加强这种关系的重要纽带。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各种问题(赛事本身的以及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这一纽带中断了百余年,以至到上一届三强赛举办之际,相当一部分英国巫师已经对大陆的友邻极度缺乏了解。所以当它重新开启,必然成为对友邻充满了好奇和亲近yù_wàng的英伦三岛的巫师们关注的对象,瞭望欧洲大陆的最便利的窗口。
只是,1982年的三强争霸赛,虽然是在百余年的中断后又一次重新将赛事带回人们的视野,唤起人们对历史与传统的记忆,开启对和平交流的新模式,但这场赛事的举行,其实象征意义甚于比赛本身,赛事规模、比赛时长、项目设置等等都远不能和历史上那些赛事相比。当然,那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必须有安全等因素考虑。而时隔十年,人们再一次举办三强争霸赛,才是对巫师传统的真正恢复和接续。
而且还有探索和革新——单人赛到双人赛的变化显然绝不仅仅是参赛人数的增加,赛制和规则的修改调整、各校选手对此的观感和可能应对,给今年的三强赛带来了无数悬念。在三国的魔法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最终将其呈现到公众面前,艾尔维·沃克确定,它们将首先成为关注的焦点。
欧洲大陆的来宾同样势必成为人们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其中最醒目的当然是两位校长——布斯巴顿的奥利姆·马克西姆和德姆斯特朗的伊戈尔·卡卡洛夫。马克西姆夫人是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女巫……不是说她的身材,当然。不过她众所周知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的巨人族血统确实是绝大多数人对她的第一印象。而与之相对地,能够将血统的真实情况隐藏至今,令人无可探查,这件事情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她的背景强悍、在法国魔法部的强大影响。打破近百年来布斯巴顿实际掌控者都出自雪松堡门下的传统,成为继巴特亚尼夫人之后布斯巴顿的第二位女校长,马克西姆毫无掩饰地展示出其对于女性的偏向(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这又为她赢得了大量支持者,甚至不局限于法国国境。艾尔维·沃克就清楚地记得,1982年、上一届三强赛的时候,布斯巴顿同样是由她带队,当时马克西姆夫人就引起了英国魔法界的高度关注。人们好奇于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巫,试图了解她,了解她主持下的布斯巴顿。而今年,当她第二次踏足英国,带领布斯巴顿出席三强赛,《预言家日报》的主编几乎已经看到了人们对有关她的报道的热烈反应。
而德姆斯特朗的校长伊戈尔·卡卡洛夫,和马克西姆夫人不同的是,英国巫师对这个名字几乎称得上耳熟能详,对他的生平经历也了解甚详:卡卡洛夫1938年毕业于德姆斯特朗黎塞留学院,并以入学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普兰敦高等魔法学院继续深造。在完成普兰敦的学业后他留校担任了一段时间教职,而后又接受德姆斯特朗的邀请成为魔法攻击与防御(也就是霍格沃兹的“黑魔法防御术”)课程的教师。不过很快,卡卡洛夫就离开了校园环境,开始参与政治,并成为德国大使的特别顾问,在英国度过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光——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伊戈尔·卡卡洛夫的名字进入英国巫师的所知范围,因为他在魔法德国和英国的活跃表现。虽然事实证明这个活跃相当要命——在涉及到魔法世界和巫师社会存在和运作方式的关键问题上,卡卡洛夫站在了错误的阵营,他支持黑魔王的纯血理论并积极宣扬、为之奔走串联,因而在黑魔王失势、战争结束后被指控为食死徒接受威森加摩审讯。多亏邓布利多给他做了辩护担保,加上当时德姆斯特朗的校长雷蒙德·李斯特教授的多方周旋,卡卡洛夫回到了德国,在德姆斯特朗重新执起了教鞭——“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有效监督下的社会公众服务”,就像西弗勒斯·斯内普在霍格沃兹所做的。而完全可以理解地,德国对于卡卡洛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