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秦铁骑>第三十四章 大军南下

嘉峪关连接长城,从而构成北方的重要防线,是抵挡大清帝国和蒙古帝国的重要屏障。

长城自始建以来,就是为了战争攻防的需要,长城攻战的悲壮与惨烈共同演绎了长城内外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长城戍守是保证长城沿线社会经济、军事、交通稳定有序的重要活动。先秦、汉时,长城沿线都设边郡和诸部都尉,规定凡男子满23岁必须到边境当“卒”服役一年。大秦帝国则沿长城建“九边”,下辖各千人队、万人队,常年拥兵驻守。

长城令牌是长城戍守的重要凭证。令牌,铜质,背刻“某某军团指挥使司夜训牌”字,左侧铸刻编号为“肃州捌佰肆拾伍号”,它反映了长城严格的守卫制度。

腰牌,即守卫牌,正面篆刻“守卫”二字,左侧刻“勇字贰仟叁佰贰拾号”。背面刻“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

猪蹄是敦煌汉代长城沿线的采集品,是汉代守卫边疆的士卒们生活的遗存之物,历时已1000余年,是极为难得的长城文物。

防御是长城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汉以来,长城防御就有一整套的防御技术和守备制度。守边士卒有战则战,无战则进行长城墙体的修葺,守备器械的维护和从事边防巡逻守望等活动。

转射是汉代城障女墙上嵌砌的一种装置,可自由转动,能观察到城外110度视角内的地面,即可以观察敌情,又可以封闭射孔,比防敌方箭矢。

虎落是防御敌骑而埋于地中的尖木桩,木桩用火烧烤后更加坚硬,桩尖高出地面,令人望而生畏。天田是汉代长城防御的重要形式。在边塞烽燧外侧平铺细沙,“沙布其表,日视其迹,以知匈奴来入”。

守望士卒每日定时巡视天田,称为“日迹”和“画天田”。

烽火制度产生于西周时期。先秦、汉时,烽火制度已发展得更加严密。一般的烽火制度是白天燃草叫“烽”,夜间点火叫“燧”。“烽”以积薪为主要燃烟材料,“燧”则以苣为点火材料。现在在大秦帝国的烽火制度中还有放炮示警内容,采取举烽、鸣炮并举的报警方式,如来敌人数500人以上,就举二烽、鸣二炮。

汉代烽火制度表:汉代烽火制度根据昼夜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信号标志、器具和燃放地点,但主要的是白天以烽烟为主,夜间以点燃举火为主。

汉代烽火信号表:汉代烽火信号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敌情的多少,分昼夜制定不同的信号制度,一般情况下是白天以举烽为主,夜间以点燃举火或积薪为主。

现在大秦帝国的烽火信号表:现在大秦帝国的烽火信号在汉代烽火信号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以硫磺、硝氨、*为助燃原料的号炮制度,根据不同的凄清,举烽和鸣炮次数有相应的规定。

塞上烽火:即边塞上的烽火制度,出土于蒙古额济纳旗破城子。汉时中央政府颁布烽火制度,其中中央颁布的制度叫品,郡县颁布的制度叫品约。

长城攻战是中原历代民族政权巩固发展和兴亡更替的直接手段,每个朝代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定和扩展疆域经常性的都要参与到战争之中。长城攻战除军事实力的强弱外,重要的是军事武器的优劣对比。其中传统兵器主要有弓、驽、抛石、矛、刀、剑等。现在大秦帝国的火器也已经开始使用,只不过现在的火器只掌握在禁卫军的手中,而且不受重视,同时现在的冷兵器也没有发展到巅峰。

“有如此雄关,难怪我大秦帝国能够抵挡蒙古帝国和大清帝国的几百万铁骑几百年。”看着嘉峪关和连接嘉峪关的长城杨成风感慨道。

“是啊,如果没有这条长城,蒙古帝国和大清帝国的铁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中原腹地,到时候我大秦帝国就有难了。”孔召文也道。

杨成风点点头,看着北方的茫茫大草原,哪里就是蒙古帝国的地方吧?

看着嘉峪关外的大草原,杨成风突然对孔召文说道:“如果寡人想烧大草原能成吗?”

孔召文一愣,杨成风说的话他从来没有想过,大草原能烧吗?不过如果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也许能,但是现在……

“蒙古人不是依靠大草原吗?如果我们一把火把他们烧了,那是不是从此以后就没有蒙古人了?”杨成风道。

“可以是可以,不过大草原河流众多,如果想烧的话也不会把大草原全部烧毁,而且这样一来可能要千夫所指。”孔召文道。

“千夫所指?哼,千夫所指又如何!”杨成风眼中闪过一丝杀机,不带一丝感情说道:“这是战争,成王败寇,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这也要等秋高气爽的时候才能够进行,现在……”

杨成风道:“从现在开始012龙骑师以部为单位,从嘉峪关到蒙阴关一带向大草原进发,寡人要在这方圆百里内的所以蒙古帝国的部落全部消失。”

“殿下的意思是屠杀?”孔召文浑身一颤。

“不错,方圆百里之内的所有人一个不留下,全部杀死。”杨成风道。

“是。”

随着杨成风的命令,在接下来的三天内,接近嘉峪关到蒙阴关一带的蒙古部落受到了灭顶之灾,十几万人被012龙骑师屠杀。

……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蒙古帝国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大陆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蒙古族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大军南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