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军攻入大兴后,李渊便把大兴更名为长安,原大兴宫城中的武德殿被改成了丞相府,而百官坊则纷纷由起兵的功臣们入住,李建成被立为世子,搬进了宫城,而李世民被立为秦公,太原的四弟元吉被立为齐公,算是爵晋一级。
此时的武德殿李渊端坐在主座的龙床上,裴寂、刘元静、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李唐核心人物齐聚一堂,正紧密的商量着什么。
裴寂率先拱手退回班列道:“唐王,上述就是微臣和独孤尚书对时局的看法!”
李渊听完裴寂话,转头看向一直沉吟不语的李世民,说道:“二郎,这倒是与你方才劝孤的说法不谋而合,对此,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世民生的面如冠玉、剑眉星目,浑身散发出一种令人动容的朝气,他身穿锦袍、头戴银箍,腰束兽皮腰带,向前大跨一步,拱手道:“父王,孩儿以为,现在我军应该迅集中兵力,出潼关,直指洛阳!”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李渊的脸色也微微一变,他沉声道:“二郎,孤虽然也认同你们的说法,但现在立马出兵,是否为时太早了?为什么这时候我们不稳定关中,却是要直接出兵洛阳?”
李世民微微一笑,自信昂首道:“有三个理由,我们必须现在就要出兵东都。这第一,我们打着尊杨侑为皇帝的旗号,又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所以为了保证我们的合法性,就应该出兵中原,以援救东都的名义,打退李密,占据东都,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能让我们成为实至名归的义师,使政权取得合法性,也是区别于其它各地自立的军阀的根本!”
李渊微微一笑:“此举深合孤意,你继续说,第二个理由是什么?”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第二个理由,是中原现在的局势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时刻了,李密胜则席卷天下之势力将成,隋廷胜则中兴有望,所以,我军出师东都刻不容缓!”
李渊欣慰地点点头,继续问道:“那第三个理由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第三个理由便是咱们周边的势力都还没用动作,这是咱们出兵东都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一次,以后再想东出潼关,那可就难了!”
听了二弟李世民的话,原本一直面色平缓、温和待人的李建成却是皱紧了眉头,问道:“二郎,我们周边的形势极其复杂,你这话何意?”
李世民侃侃而谈道:“大哥,请听小弟细细道来。咱们现在坐拥整个关中和并州大部,能调动的军队已超过四十万!如果我们这时候在其他方向保持守势,不主动出击的话,是足够应付周边发生的一切情况的!”
“现在我们的北边是突厥,得益于父帅和始毕可汗多年的交情和起兵之处的战略眼光,至少现在的突厥不会与我们为敌,算了除了一块心腹大患。朔方郡的梁师都只是割据自保,不足为虑,而榆林郡的郭子和已经遣使请降,所以关中的北部是安全的。”
“至于西边,则是强悍的陇西军阀薛举,这也是我们目前的头号敌人,不过薛举和我们中间还隔着一个唐弼,唐弼的十几万部众虽然战斗力欠佳,但薛举打败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薛举半年前派将西征凉州,与姑臧的李轨一场大战,大败而归,他的后方也并不安全,据我判断,半年之内,薛举是不会大举入侵关中的,当然,我们的防御重点应该布置在陇山至大散关一线,以防薛举。”
“至于并州那里,太原有四郎元吉,还有李仲文大将军在那里坐镇,应该能防住北边的刘武周,当然,刘武周最近找到了宋金刚帮忙,这也是一个变数,但他刚刚拿下雁门,现在实力还不够,正在招兵买马,现在的他不至于大举和我们起了冲突。”
“如此一来,现在关中的近三十万部队,留出五六万防备薛举,再留个五六万分守各地州郡,同时征召新兵,训练军队,足够了。可以腾出十万到十三万的机动部队,东出潼关,直取中原。”
李渊听得点头不已,笑道:“郎已经谋划得很到位了。只是现在如果我们出动十万大军进入中原,那是打李密,还是打东都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孩儿以为,当虚打李密,实取东都!”
李渊轻轻地“哦”了一声:“此话作何解释呢?”
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现在王世充自洛水崩后,实力大损,缩回了含嘉仓城,李密又能重新对东都形成包围,虽然父帅以前结书通好过李密,但那只是泛泛之交,互不统属。现在我们的身份仍然是隋朝的大将,官军。所以,东都被瓦岗军包围,我们奉了恭皇帝杨侑的命令,出兵去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
李渊笑道:“这不过是我刚才所说的掩耳盗钟之举,不过也算是师出有名。你继续说,二郎。”
李世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至于现在的东都,兵力还有十几万,但是粮草缺乏,我们这时候打着援救东都的旗号过去,东都城内一定会‘活跃’起来,里面的文官和世家子们也许会开城与我们结盟,只要东都内部文武失和,人心不齐,我们就有机可乘了。”
李建成勾了勾嘴角,说道:“二郎,我以为,你这样想的是不是有点太乐观了!杨侗也不是傻瓜,不会真的把关中大军当成是他们的友军。在他们眼里,唐军和瓦岗军一样,都是叛军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