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即河阴,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
孟津作为黄河沿岸重要的渡口之一,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这里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来来回回的渡船不知疲倦的运送着岸边堆积如山的货物。虽然河南其他地方都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但这里却繁荣程度丝毫不减,只是货物中,大多以粮草、军械、装备为主。
孟津关非同于一般依山据险而建的关隘,而是依河伴水修建而成,是连接河南、河北的重要战略和交通要地。
李商胡刚刚及冠,其母霍总管渐渐退居幕后,寻常小事都是由李商胡独自处理。李商胡作为孟津渡口的名义负责人,他每天都会亲自出关,来河边渡口巡视一番。这不仅仅因为是职责所在,更因为这孟津渡口是他们这支匪军重要的经济来源!
李商胡这支匪寇之所不需要像其它贼匪那样东窜西跳的讨生活,就是因为有孟津渡口这座“金山。”
因为这座“金山,”李商胡的军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起义时的数百人,扩充到了如今五千人的规模,而且装备也比寻常流寇要好很多,至少他的士兵每人都能分得一件皮甲,一根白蜡枪头,还算像点样子。
李商胡今天仍然是一身银袍亮铠的打扮,搭配着多年习武的身材,倒是相得益彰、有模有样!此时,他正站在高台上,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仔细巡视着,直到没有发现可疑人物,他才作势欲走。
忽然,天地震动!远处的平原上扬起了高高的灰尘,一股铿锵之声渐渐入耳,正眼视之,那股滔天的风尘正以六十七码的速度,疾速向孟津渡口袭来,好似要一口吞掉这里的所有生灵!
普通的商贩百姓在发现危险的第一时间就如惊猿脱兔一般,四散而逃。这个时候,没人管什么秩序和货物了,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小命金贵!
李商胡明显经验不足、反应较慢,还在仔细盯着这股风尘左瞧右看。可他身旁的小校却是流寇出身,见识过隋军铁骑冲杀的模样。见此情形,小校惊慌失措地道:“将军,是铁骑!是铁骑!”
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商胡不知道铁骑意味着什么,傻愣愣地问道:“哪家的铁骑?”
小校此刻早已魂飞魄散,慌忙道:“风尘太大了,灰蒙蒙的,根本看不清对方旗号!将军,我们快撤吧!”
“撤!?”李商胡从没想过这个字,疑问道:“为什么要撤?”
见此,小校哭丧着脸解释道:“看这冲天的风尘,对方一定人数众多,且是一支劲旅!而且,看其拉开来的架势,肯定来者不善!将军,我们还是先撤回城中,避其锋芒吧!”
李商胡摇头道:“不行!这渡口还有这么多人,光我们的军队和巡吏就不下两千人,短时间内,根本撤不回城里!”
小校劝道:“将军可骑马先行入城!”
李商胡断然拒绝道:“你想让我抛弃弟兄们独自偷生!?这绝不可能!”
小校哭丧着脸喊道:“那也比在这等死强啊!”
“等死!?”李商胡冷笑道:“我们现在有兵壮两千余人,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况且,岂不闻兵书上有云,野外平原上遇到骑兵,如果慌乱而逃,将会被骑兵追杀至死,还不如就地列阵死守!”
小校摇头道:“此处地形空旷,我军无险可依,如何死守!?”
李商胡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一番英雄场面,他勾了勾嘴,道:“当年西汉名将李陵曾以五千步甲硬撼匈奴八万骑兵,杀伤敌骑上万,直到粮尽,方才力竭!如今,我背靠孟津关,左边是黄河,敌骑根本施展不开,更无法包围我等!故,只要我军固守原地,敌军只得强突。如此,我军拼死一战,敌军虽众,也未必能胜!”
小校知道李商胡莽撞了,但一来自己只是个“打工仔”,二来自己读书少,劝不动他。知道自己劝不动李商胡,小校灵机一动,道:“将军,那我回城找霍总管搬救兵去!”
闻言,李商胡点点头,道:“嗯,快去吧!告诉家母,就说孩儿正在浴血抵敌,请她速速发兵来援!”
见此,小校面目怪异的抱了抱拳,打马就走。待跑出了一段距离,小校改变方向,转而向远处奔去,同时,心里默念道:“以两千训练不足的轻甲步兵,于野外平原上,在没有任何工事和大车的掩护下,想要硬撼铁骑的冲击,无异于自寻死路!何况敌骑数量远远超过我军,如果固守原地,恐怕会被高速冲击的敌骑吞得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小李将军,你自求多福吧!小的只得另投他人了!”
李商胡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部下已经跑路了,还沉浸在自己一战成名的美梦里。他一边指挥着兵丁和民壮列阵,组织好防线,一面紧张而又兴奋地盯着风尘里的铁骑,把自己完美的代入到了李陵的身上,全然不顾已经吓得有些发傻、目露恐惧之色的士兵们。
此刻,地球为其而转,众人为他而舞。
他李商胡要再造神话,完成以步克骑、以少败多的经典战役,成就一代战神的丰功伟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马文举发现对面的士兵不准备逃跑,而是在一名银袍小将的指挥下,准备列阵而战的时候,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致他顶着风沙,拉开自己的面当,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