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支援的部队,抵达黎阳仓的时间是天凤元年十一月的十八,而正好也是这天的上午,围困黎阳仓的瓦岗军和李唐军也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兵解围。
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时间自然得回到十一月初二这天,也就是李建成在城外上坡请了李密喝酒之后的翌日,这日一早李建成便点兵两万布阵在黎阳仓城的正北面,李密见了也是慌忙派人出营列阵,不久便见得李建成只身来到瓦岗军的军阵之前,寻了李密道:“今日天气不错,不若由我军先攻一阵试试水深水浅,兄长以为如何?”
听得李建成如此的不要脸,李密倒也客气,便笑道:“贤弟远来是客,吾自当主随客便,贤弟只管放手施为便是。”
李建成也不理李密话里占他便宜,便自回到本阵下令进攻。
李建成的军队构成,主要是一万五千精锐步卒、一万精锐骑兵和五千突厥骑兵,加上还要防备瓦岗军背后偷袭或出兵掣肘,所以这次出击他没敢让全军都出营列阵,留了一万人在营中作为预备队后,仅仅是派出了一万步卒、五千骑兵和五千突厥人。
当然,李建成也知道黎阳仓城之中有隋军五千作为守卒,再算上里面七七八八的人,人数肯定不少,所以他也不指望就凭这区区两万人就能够在一日之间把仓城给攻下来,今日只不过是试探性的攻击,看看守城方的抵抗意志如何,以及防御上是不是有什么漏洞。
开始战斗之后,李建成采用的攻城方式倒也中规中矩,但见他首先派出的就是五千突厥骑兵,他将突厥人分为两个大队,从城池的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呼啸而进,至城前后便绕城而过,并且让骑兵随手往城头方向进行抛射。
只是,守城一方的反应却有些叫李建成意外,也就见得城头上的守军见着突厥骑兵从两翼迂回后,虽然也是人头攒动在城墙上跑来跑去,但却没有人把身子探出女墙来当活靶子,甚至突厥骑兵在城前绕行并且抛射箭雨的时候,城上的人全都十分机灵的全躲在了墙后,一点都不冒头。
随后,见常规的骑射丝毫没有什么功用,李建成便也命令五千步卒展开步战攻城,分作五路纵队,抬着楼梯开始了“蚁附”攻城。
所谓“蚁附”,也称“蚁傅”,出自《孙子兵法》:“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破城而取之)者,此攻之灾也。”
“蚁附”攻城之法,是古代冷兵器战争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战法,而且这种战法不论东西方皆是通用,简单点说就是组织大量的人员扛着楼梯或相关的攻城工具,蜂拥着攀登城墙进行战斗的一种原始战法。
而就黄小刚所知,在穿越隋末之前他较为认可的便是94版《三国演绎》和05版《天国王朝》里有关攻城战斗的描绘和演绎,与他从字面上理解的“蚁附”最为贴切。
而且因为《天国王朝》实在是太经典了,被称为中古史中的影视复刻神作,所以黄小刚还在他的电脑上存了一部时长四个小时的“导演剪辑加长版”,闲暇的时候黄小刚更是反复观看其中的**部分膜拜不已。
(ps:老黄不是在针对谁,但老黄认为如果没看过四小时版本《天国王朝》的人,这人一定不是会历史小说的标准拥趸。)
所以,在针对天凤军的军事训练当中,他当然不会只是研究野战和阵地战、城池的进攻作战这三个方向的战术战略,对于城池的防守作战他也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推陈出新。
实际上,在穿越之前,黄小刚虽然被各种影视剧里的攻城战斗看得一阵懵逼连着另一阵懵逼,但始终存着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影视剧里描写的守城一方,总是要在还击的时候傻逼的把身子探出女墙,又或者攻城一方将梯子搭上城墙后,不设法弄到梯子,反倒等着敌军顺着梯子爬上城墙后再来个近身肉搏,还有历史书里多次提到的各种攻城用具和守城武器为什么在电视电影里用得如此至少,知道后来有机会看了外国大片,才知道这都是经费给闹的,拍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费都特么给明星拿走了,所以道具就只能随便弄弄糊弄一下了。
至于这后来嘛!
来到隋末开了眼界之后,对于防守城池的作战,因为有了各种实物作为参照,黄小刚本就开阔的脑洞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用了几年时间倒也研究出了一套属于天凤军特有的防守战术。
首先,天凤军防守作战时的第一条军规,就是绝对不能在敌军进攻的时候,无故把身子的任何部分探出女墙或城墙的任何部分!
因为根据黄小刚的观察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在一场守城战斗中,守军方面的伤亡十有五六都是出现在城内城外远程交战的环节中,尤其是在双方对射的情况下,城下弓箭手建功立业的前提就得看城上爱探头的傻逼多不多了。
你看,城头本来就高于地面数丈的距离(一般来说都在五六米以上),加上城墙上设有垛口和女墙,并且女墙上还开有射击口,那么只要守军一方打死不探头,进攻一方在城下根本就射不着,放着现成安全的射击口不用,反倒傻逼一样探头探脑探出身子去当靶子,这不是傻是什么?
然后就是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古代攻城场景里面,最常见的就是用云梯“蚁附”攻城,也不说为什么守城一方非得在云梯往城墙上一架的时候探头出来送死,就说守城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