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ken对于红拂怂恿黄娜坐了天下以后,要多封几个“公公”去坐东西宫这事,远在高密的老舅黄小刚当然是不知道的。
因为在西征大军正式踏上东归旅程的同时,他的新城三期工程大会战也正式开始实施。
不过,这个三期工程的实际内容,却是叫很多人都是一头的雾水。
这之前,所谓的一期工程是什么“三平一通”,内容是什么平整土地、贯通道路,修筑城市的上下水,这些看起来倒也是理所应当。
而二期工程却是把原来挖的沟(修筑下水道)扩大为挖掘地下水渠和河道,并且还把地继续扩大和延长,这些工程虽然叫人看起来有些费解,但细想起来对于城市建设也的确有些道理,算他高瞻远瞩也是没错。
可这三期工程你猜他准备怎么干?
不修城墙了,要直接盖房!
这按照古代人的惯例,这要筑城向来都是先建墙,只有先把一座城池的城墙给立起来,这城池也才算是给了人初步的安全感,断然没有先修房子后再修城墙的例子。
此外,黄小刚要盖的房子也叫人很是看不懂,他先是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将新城上画出了五个圈,分别命名一环到五环。
这其中,一环以城市中心的巨大广场为中心,覆盖了周围方圆二十里的区间,二环的覆盖区间由二十里外扩至四十里,剩下的三环到五环自然也是如此类推,分别是六十、八十里至百里。
然后他又在三环至四环的区间之内,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画出了六块区域,其中两块为高密度住宅区、一块中密度住宅区、一块低密度住宅区,然后剩下的两块地却是分别标注成了什么功能区和商业区。
对于这什么高密度、低密度的住宅区,虽然没什么能看懂,但瞧着施工队们建出的房子,大家可都看蒙了。
在高密度住宅区,就瞧见施工人员先是用了三天时间便挖好了深度超过一丈的地基(古代的民房一般不会挖这么深),然后用原木和竹子在地基上扎成了一个个的柱基,用木板围好后便灌入一种被称之为混凝土的泥浆,待得两日后将木板一拆,便得到了一根根高度数丈不等的石柱,然后才用砖石围绕着这些石柱开始建房,不过半月时间就建出了一栋栋三五层不等的楼房来。
而这种楼房的构造也是新颖,每栋楼房按照设计功用被简单的分为单室、双室和多室三种格局,“单室”也即是所谓的一室一厅,而“双室”也即是两室一厅,至于“多室”的类别就更复杂一些,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且这楼房的“栋”也是分大小的,有些大栋每层设有至少八间单室,而有些小栋每层仅是两户对面而居,且在一片区域里面往往会将这样大小不同的“栋”错落其中,栋与栋不但设有道路,还在其中标注有形状不一的“绿地”。
而若要说这所谓高密度住宅区的安排,叫这些隋末时代的古人看起来有些奇怪的话,黄小刚在所谓中密度的住宅的安排看起来可就更怪了。
也就瞧见黄小刚不但在所谓的“中密度住宅区”里画出了一个个的九宫格,也画出了叫旁人叫不出名的八宫格、七宫格、六宫格,且在每一个宫格里又填了什么“一户建”、“两户建”、“三合院”、“四合院”名词。
这“三合院”与“四合院”是个什么造型,想来就不用解释了,而对于“一户建”和“两户建”,或许知道的人就不多,那么简单点来描述的话,这“一户建”也就是动画片里大雄和蜡笔小新家里那种独户带后院的小宅子。
这本来黄小刚在划定中密度住宅区的时候,本意是将这一片全按照典型的“四合院”模式来建设,不管今后是安置四户穷人还是独户的富人,“四合院”式的民居都能够满足其要求。
可谁知道,随着黄娜把整个洛阳的前隋工部的文书、记录还有工匠打包发来高密之后,黄小刚却是从中得到了灵感。
当时黄娜可是一股脑的搬空了洛阳的府库,单是工部的文书图籍便足足抄走了八千余箱,其中不但包括了杨素命人绘制的万余张大兴、洛阳新城的营建图,还有三千余张没有署名的屋宅设计图,据说是当时的筑城大匠宇文恺命人整理收集所得。
在这些图中,除了少部分典型的晋隋风格的屋宅设计之外,唐朝风格的房屋设计看起来自然是最多的,而这种“一户建”和“两户建”的屋宇设计,便似乎是专门针对洛阳和长安的坊市格局而设计出来,只是显然这种小巧精干,实用面积虽大,但不适合大户人家居住的小格局房舍并不讨杨素和宇文恺的喜欢,因此被弃之不用,丢在了故纸堆里。
而黄小刚之前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认得出这种设计是大雄和蜡笔小新的家,也恰好知道这种独立民居小别墅在日本也被称作“一户建”,是一种极为受后世日本人推崇的建筑设计,自然也就不会装作视而不见。
按照黄小刚的想法,往后这样的中密度住宅区,将会主要用来安置政府职员以及中产白领阶级和独户的小富人家,那么这种独户带后院的小宅子便肯定会大有市场,便也拍板做了安排。
于是有人肯定会问了,这从一户建到四合院都被画在“中密度住宅区”之内了,那么“低密度住宅区”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很简单,直接将土地划分成半平方、一平方和一点五公里的地块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