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网络游戏>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297章 激战白狼山 上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后勤都是一场军事行动的命脉所在。李轨征战半生,怎么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早在乐进第一次做幽州大都督的时候,就秉承李轨意旨开凿了平虏、泉州两条渠道以利辎重运输。

平虏渠自呼沲入泒水;泉州渠是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向外通海。

平虏渠和泉州渠的开凿表现出李轨北征乌丸的决心,尤其是平虏渠,名曰平虏,其义昭然。虽然李轨谋划这场北伐已非一日,多年的准备,一切可谓水到渠成。

但当他公布这个计划的时候仍然遭到了几乎所有部下的质疑。

众人担心的是乌桓势力正旺,若要剿灭非得大军远征不可。

一旦李轨全力征讨乌桓,刘备兴兵来报仇可怎么办?

汉中一战让蜀国皇帝刘备吃了瘪,这个场子他是一定要找回来的,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公论。此外,江东孙权也非易与之辈。

李轨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备或孙权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再为李轨所有,而乌桓作为异族,所求的不过是钱财,即便是蹋顿被轲比能蛊惑野心大点,所求也不过是幽州一地为栖身之地,他们既无争夺中原之心,也没那个能力染指中原,成为大卫的心腹之患。

所以,对付乌桓人,对其进行安抚即可,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才是最稳妥有效的。

这当然不是说乌桓就不打了,而是说眼下时机未到,等到朝廷平定了蜀地和江东后再兴兵北伐也不迟嘛。

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有一个人却挺身而出为李轨解围,一举扭转了舆论。

这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当朝太傅荀彧。

荀彧位列三公,地位崇高,但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李轨崛起时他是李轨的拥护者和地位最高的谋士,但在李轨称帝的关键时刻,他却变成了炎刘正统的坚决拥护者,到处串联保刘协,搞的李轨下不来台。

但后来,在大局已定李轨称帝已经不可逆转时,他却摇身一变又成了葬送炎刘四百年江山的掘墓人,正是他说服刘协退位的。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搞的荀彧里外不是人。

所以建国后他虽然仍然做他的太傅,却一直称病不上朝。

时人分析荀彧从此将被李轨冷落,再也不会为李轨设一谋出一计。

所以荀彧的出现,让人十分惊讶。

虽然人品上有瑕疵,但荀彧在朝中的分量依然不容小觑。

作为大汉曾经的顶级谋士,他的拥趸者甚众,可以说是一言九鼎。

荀彧首先纵论天下大势,他认为乌桓三王部在冀、幽、并三州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轲比能这个鲜卑人野心勃勃,智谋百出,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旦让鲜卑人跟乌桓人联合了起来,那对大卫将是巨大的危险,从此大卫的缘边三州将再无安宁之日。

针对众人的担心,荀彧则分析说刘备虽然野心甚大,但资源不足,实力不够,经历了上一次汉中之战失败后,他三五年内根本无力向北进取,即便是勉强为之,也只需一员上将取守势即可破之。

至于孙权,在周瑜死后,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向西争夺荆州的策略,转而向南经营会稽等地以做负隅顽抗之资,这么做对李轨将来的统一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现实的威胁却是可以忽略的。

所以荀彧推断李轨北伐塞外后,孙权方面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最多是几个激进的将领在淮南一带采取一系列的骚扰行动。

等到孙权彻底醒悟过来准备发动大规模北伐时,李轨肯定已经结束北方的战事。

以目前大卫的国力,只要不陷入两面作战的泥潭,东吴就不是个威胁。

据此,荀彧认为李轨虽虚国远征亦无大忧。

荀彧的这番分析,堪比当年鲁肃力劝孙策的联刘抗李之议,可谓是“廓大开计”。

加上他的身份比较特殊,这一番话却是分量十足,朝臣们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李轨见时机已到,拔出斩铁刀插在龙书案头,厉声说道:“朕意已决,诸卿休得再议。”

北伐塞外乌桓三王部的序幕就此拉开。

黄龙四年,大卫天子李轨御驾亲征,率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平侯张辽,征南将军都亭侯乐进,镇南将军都亭侯张郃,荡寇将军都亭侯徐晃,度辽将军胡图,锦衣卫副都统朱洪烈,护乌桓校尉卓丢儿,护军刘保,领军李岛,军谋掾李丕等,北征三郡乌桓。

黄龙四年夏五月,李轨大军到达了幽州右北平郡的无终县。

无终一带乃是通往辽西的要冲所在,蹋顿得知消息后遣大将鱼强率精锐亲军提前在此布防,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屯驻在山北的柳城。

蹋顿知道李轨兵多将广,不敢直接与之决战,他算定李轨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所以使了一个拖字诀,只待将李轨大军拖垮,再于秋季与之决战。

时当盛夏,又遇到罕见的雨季,无终县通往辽西的道路因为地势低下被滂沱大雨冲断,李轨下令大军改道从近海行走,却又被泥泞所阻,地方积水半尺深,车马辎重都无法通行。

鱼强又暗守山中小路和险要之处,李轨军马虽多却也是无可奈何。

一直僵持到七月,情况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高温加上近海的湿气,军中疫病流行,士气低落。李轨自己也患上了湿疹,苦不堪言。

恰在这个时候,贾诩从长安送来一封信,信中向


状态提示:第297章 激战白狼山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