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街道并不宽,要是放在内地,顶多算是条宽一点的巷子。可在这里却异常的繁忙,路中间车来车往不算,此外还铺着两条铁轨,一辆辆双层巴士,在铁轨上面缓慢行驶着。这是被称之为叮叮车的有轨电车,行驶速度缓慢,司机一踩刹车就会发出叮叮的声响,据说非常受市民欢迎。
路的两侧,挤挤挨挨的排满了各色建筑,有中式的,西式的,还有不中不西四不像的,看上去都有年头了。临街的墙面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色牌匾,因为数量太多,一些匾额为了脱颖而出,拼命地往路中央延伸,以至于高大的叮叮车上方,都挂满了牌子。
烧腊店、中药铺、便利店、水果摊、咖啡店、驾校……等等不一而足,乱而有序,层次分明。
路两边的便道都是由石板铺就,上面斑驳的痕迹述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有的拎着一个布兜子,有的拉着一辆小拖车,不是在一家家小店的门口驻留,在这里买几个水果,在哪里买根腊味,颇有市井气息。
走着走着,张正突然觉得有点熟悉,猛一抬头看到一个铺子,一下子就想了起来,咦,这不就是某个电影里黑帮火并时的那间酒吧吗?记得当时被砸的稀烂,而且还血肉横飞的。可是再看眼前这间,哪有半点的破损,而且人们进进出出的,生意显然还挺红火。
看到这里,张正忍不住笑了,这真是如梦亦如幻啊。
一路上魏崇年不停地给张正介绍,这条街是港岛最老的街道之一,是市民文化的根脉。比如对过那个药店已经开了上百年了,前面的西餐厅曾经接待过总统,曾经的船王就出生在那座楼上……
边说着俩人拐进了一家茶餐厅,张正以为要在这里吃饭,谁知魏崇年却径直走到柜台前,从一个笸箩里,选了两个黄色的面包,让店员放进袋子里包好,又拎着走了出来。
他把一个袋子塞到张正手里,“来,尝尝,全港岛最地道的菠萝包。”
张正接过来看了看,心说这不就是块面包吗?只不过外面裹了一层金色的脆皮,看上去凹凸不平的,倒真有点像菠萝的样子。张正咬了一口,发现那层脆皮香脆甜美,而面包本身却很绵软。
“嗯。”张正不住的点头称赞。
菠萝包能合张正的口味让魏崇年很是开心。他手里举着吃剩下的菠萝包说道,“在港岛,有一半的人都喜欢吃菠萝油,因为它方便又美味,是草根阶层的美食。几个菠萝油一瓶矿泉水就能顶一顿饭。当年我刚到这里的时候穷困潦倒,就是靠着它挺过来的。”说完这些,老头对着手中的面包,吭哧就是一口。
张正听了不住点头,这也许就相当于京城街头的油条吧。
俩人走走停停,最终在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门前停了下来。张正抬头一看,民园面家,原来是间面馆。他们到的时候,店里已经坐满了,外面顾客已经排上了队。
好在是面馆,翻台的速度比较快,等了十分钟不到,就轮到张正他们了。
魏崇年走进餐厅的后,把眼睛和帽子都摘了,年逾七旬的老店主一眼就认了出来,“哎呦,魏先生来了,快请。”
直到这时候张正才明白过来,魏崇年下车的时候为什么要戴上眼镜和帽子,合着是怕别人认出来。
“茂伯呀,你的生意还是这么红火。”看着人满为患的小店,魏崇年不由地心生感慨。
“都是大家照顾啊。”老店主显得很谦虚,他弯着腰,亲自把魏崇年引到一张小桌子钱,两人坐定之后他问道,“先生吃点什么?”
“两大碗云吞,另外烧腊、鸡翅什么的都来点儿。”
“好的,您稍等。”老店主随即回身安排饭食去了。
“别看不起眼,却是港岛有名的老铺子了,我刚到港岛的时候,就经常带阿欣过来,品尝他们的云吞,那味道真叫鲜。不过那时候茂伯还是小伙子,跟着老爸学子啊手艺,现如今都这么老喽。”说到这里老头一脸的感慨。
听了魏崇年的介绍,张正开始四下里打量了起来,窄长的房间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桌椅,两张桌子的最近处只有三四十厘米。现在张正的右手和身后就有人,距离近的都快背靠背了,
可是这些食客们却根本不以为然,而是一脸陶醉地在享受桌上的美食,其中尤其以吃云吞面的人最多,吸溜吸溜的声响不绝于耳。
在小店斑驳的墙壁上,不动声色地贴着一些简报,其中最大的一张上面有一张照片,年老的店主笑嘻嘻捧着一个金色的大罐子,上面写着一行字:港岛云吞比拼第一名。
功夫不大,活计端着一个大盘子过来了,两大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外加几样特色小菜,全部上齐。
所谓的云吞面,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馄饨,不过其制作的方式更为讲究,而且与云吞一起煮的还有面条。
魏崇年拿起筷子示意张正趁热快吃,张正夹起一颗云吞咬了一口,顿时就露出了里面粉红色的鲜虾,其中还夹杂着半肥瘦的猪肉,吃起来很有嚼头,而且还不觉得肥腻。
再喝一口清亮的汤底,嗯,一股鲜香味道扑鼻而来。
果然是名不虚传,两人同时开动了起来,一时间吸溜吸溜的声响不绝于耳,谁也顾不上说话了。
吃完云吞,又品尝了几样特色菜品,结果发现各有千秋。
就吃饭这么一会儿功夫,外面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