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五 暴利和危机同时抵达
灼热的光阳,让纽约逐渐走出了阴霾潮湿的春季,曼哈顿的街头人流再一次热闹起来。
行色匆匆,穿着洁白衬衫的华尔街精英们步履匆匆,和那些依然不紧不慢去上班的工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论是美国,还是他们,都没有想到1906年的上半年会是如此煎熬。
三月的南美风波,四月的巴拿马运河阴霾和旧金山大地震,以及五月的加勒比海撞击风波,都给这个国家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因素,根据权威的预测,美国经济上半年恐怕会出现首次负增长。
这个消息,更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股市里那种颓丧的气氛,和缓慢下滑的箭头,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政府身上,希望费尔班克斯总统能够尽快的解决目前的危机。
白宫内的费尔班克斯很清楚,如果继续和中国人对峙下去也不是办法,而而且和撞舰相比,巴拿马和尼加拉瓜大运河才是最核心的事情,所以他最后甚至不惜向尼加拉瓜政府实施军事压力,想强行拿回开凿权。
但效果并不是最佳,除了新华的抵制和不惜以战争保证开凿权的威胁外,主要原因是尼加拉瓜政府早已把开凿权出售给了因为失去巴拿马,而对美国怀恨在心的哥伦比亚政府,而哥伦比亚政府原本是想借此机会施压美国,但没想到最后中国人来摘了桃子。
事情一下子变得极其复杂,尼加拉瓜毕竟不是小小的巴拿马,一旦对尼加拉瓜政府大打出手,必将引起整个拉丁美洲和南美对美国的敌视,而且中国人或许也会因为要确保这条运河的开凿权驻军尼加拉瓜,如果最终演变成了这种局面,导致中国陆军抵达了美洲大陆,那么对美国来说就是个极大的灾难。
经济压力,国内的强硬要求和战争还没有准备好等等一系列的压力,让费尔班克斯苦不堪言,所以在欧阳庚转圜的提出愿意赔偿,但必须提高谈判级别,解决两国目前一系列纠纷后,白宫立刻答应了重启谈判。
5月20日,新华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再临美国,不过这次他受到的可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美国报纸无穷无尽的指责和辱骂。
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嘲讽和谩骂,唐绍仪带领的新华谈判代表团却似乎充耳不闻,而是会合了四艘运送救灾物资的远洋货轮停留在了旧金山,向当地的华人施以援手,同时海军派来的医疗船也开始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受伤百姓提供医疗支持。
虽然如今旅美华人的数量因为李默当年采用的巨量吸收法已经很少,但生活在旧金山和美国西部的华人依然有五万左右,他们是这场大灾难中最大的受害者。
远道而来的祖国关怀,让华人们感激涕零,而海军医疗船不分国籍的施救,总算是为阴霾中的中美关系打开了一丝亮光。
虽然费尔班克斯非常心急要重启谈判,但人家盘桓在旧金山是人道行为,救助的还有美国公民,所以也不能过分催促,最后一直等到6月5日,德国维修船抵达古巴外海后,唐绍仪一行最终抵达了华盛顿。
每一场谈判,都是国家力量的较劲,所以当唐绍仪抵达美国,与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会谈的第一天就提出了先决条件,要求允许美国停止***哈瓦那港,允许新华从德国雇佣的维修船进入,替黑龙江号进行维修。
约翰海伊同样要求新华政府率先做出赔偿,并且保证不会干涉古巴政权,向古巴提供军事援助,这让会谈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6月10日,经过多次协商,并且和国内沟通后,唐绍仪答应了向美国支付总额200万美元的赔偿,并在表示了新华政府不会去干涉古巴人民作出的决定的承诺后,美国也适时的放开了哈瓦那港,积聚了一个多月的加勒比海风波渐渐散去。
6月11日,会谈终于进入了最核心的运河开凿权事宜,但出人意料的是,唐绍仪在这个时候却又忽然要求在谈判中加入关于旅美华工待遇,撤销排华法案,以及禁止在巴拿马运河开凿中使用华工等一系列问题,这让费尔班克斯领导的美国政府措手不及。
实际上直至谈判结束,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新华政府会忽然在这种小事上纠缠不清,似乎有些主次不分。
一系列的纠缠和各种议题,再次使得刚刚散去的阴霾重新聚拢,谈判桌上的每一次较量,每一个细节都让美国股市如同发疯了般上蹿下跳。
最终,美国政府被唐绍仪左绕右颤就是不进入正题的谈判手法搞得有些头大,不得不答应了除排华法案之外的一切问题。
虽然排华法案依然像一块牛皮癣挡在了两国之间,但李默也很清楚,这是急不来的,历史上美国也是很晚在取消了这部歧视性法案。
8月1日,在最终解决了所有细枝末节后,唐绍仪向美国政府开出了两亿美元的运河开凿权转让天价!
这个数字,让全世界都咋舌不已,再一次对准了唐绍仪背后的那个疯子,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那位年轻皇帝,才有胆量开出这种价格!
面对如此的天价,美国政府当然不会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一口拒绝了离谱的报价,把价格压到了三千万美元。
面对几乎十倍,且不可调和的差价,双方各执一词,而此时却传来了一个对美国极为不利的消息,新华国内那家刚刚获得尼加拉瓜运河开凿权的美洲开发公司,用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