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咱们先不言泰山与淮南战事,军队行军需要时间,也没有那么快到达。不说战事,却闻朝堂上却出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建安四年(189)二十七日早朝,许昌,汉帝协不过八岁余,却早前经历许多物是人非,心里头的心机却也接近常人了。在议完朝廷大事后,帝刘协提议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各一人出任郎官,使其补宦官所领诸内署。诸官反应不同,但大多数还是同意的,而且现在曹操不在,主事的是荀彧,他听到这条建议,自然高兴小皇帝终于长大了。于是他言道:“先帝(汉灵帝)时,诸内署令悉以宦者为之,自袁绍尽诛宦官至此复以士人为诸内署令、丞。此议大善,臣愿支持。”荀彧一帮小皇帝说话,别人也不好反驳,自然尽皆同意了。于是刘协便下诏:复以士人为诸内署令、丞。
不仅朝堂上发生了些许变化,许多身在青徐的大儒们又开始了着书、注经的忙活日子。这不,刚刚在刘备出征当天下午,即正月二十六午时。蔡邕便作完了《独断》二卷,内容杂记汉代有关宗庙宫寝、礼乐车服的典章制度,间及名物、掌故、功令、谥法、帝系世次、后宫称号等,而且也收辑了一些周秦的礼制和传说。此书一成,更是让许多士子对蔡邕的敬仰多上不少。但是,蔡家也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蔡质老先生次日撰成《汉官典职仪式选用》后,不堪劳累,多次昏厥,加上曾经在灵帝时任卫尉,以罪下过狱,染上许多病,最终没有救过来,无奈去世。这件事让蔡邕甚至蔡家都极其悲伤,最终将老先生于二十八日下葬,当天来送葬的士子、士大夫就约有千人。(蔡质字子文,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邕叔父。曾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若干篇,简称《汉官典仪》,杂记汉代官制及上书、谒见等仪式。)
不仅如此,评定人物方面的书也刚好出世了。正月二十八日,赵岐在汇聚天下优秀士子的临淄学院撰成《三辅决录》一书。据说赵歧在自序中托言与一姓元名明学子真人褒贬自光武以来的三辅地区的着名人物,由他提出人名,子真逐一评定,醒后追记,抄录成书。其实是赵岐本人据耳闻目见,写下这些人的行迹。“心能识其贤愚”,而予以品评。(赵岐亦三辅人氏,月旦评论乡里人物是东汉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风气。)
建安四年(189)正月二十九日,汉廷因羌族攻扰三辅(今陕西中部一带),经钟繇提议,乃省扶风都尉,另置汉安都护,总统西方诸事。
同日,郑玄开始联合他的学生在青州注经。老先生对官场已经看淡了,现在就像待在刘备这块安乐地,好好修复汉室古籍与着书授业,仅此而已。哪怕刘备多次请他当自己的相父,他也毫不动摇,其人如此,果为时人之楷模。【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顺帝永建二年(127)出生。少为乡啬夫,常赴学官听讲,不乐为吏。遂入洛阳太学肄业,先后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桓帝初入关,与卢植同投马融门下受业。学成归里,客耕东莱(今山东半岛东部),学徒相随者数百人。后遭党锢之祸,闭门不出,专心讲学,并遍注群经。灵帝末年,弟子已达数千人。其说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被尊为一代宗师,名满天下。其着述有《周易注》、《尚书注》、《尚书大传注》、《毛诗故训传笺》、《诗谱》、《周官礼注》、《仪礼注》、《礼记记》、《孝经注》、《论语注》、《孟子注》、《郑志》、《驳许慎五经异议》等数十种,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后世称为“郑学”】。
话题回到泰山之战,正月二十八日夜,刘备率许褚部的一万虎卫军、赵云部的一万杂骑兵(普通骑兵七千,三千白马义从)先至泰山,还带着叶胜、冯悦、程远志、邓茂、韩忠、管亥、李肃、刘恪、张应、宗保、孙仲、赵弘、孙夏、高升一众旧将。至于步军则由徐晃、于禁、高顺等大将保护一众随军谋士、粮草后行。
刘备一进泰山郡郡治奉高,就是在刘馥、张合、赵云、许褚的陪同下,先去看望了有伤在身的严刚,走时还特意嘱托其“好生照顾自己,下次勿要如此鲁莽,否则不再重用”,弄得严刚唯唯称喏,不敢有失。
随后,在现今奉高兵力短缺的形势下(后军未至),刘备与刘馥又定下了暂且坚守的命令。
次日,郭嘉知刘备已到,便携众将前来挑战,并令部将刘岱(不是那个宗室)、王忠叫阵。一通鼓起,刘岱、王忠二人已骂阵骂了有些时辰了,刘备只是教人回骂,高挂免战牌,并不出战。郭嘉淡笑,令士卒传话与刘岱、王忠,嘱咐了几句。刘岱、王忠二人听完后,便在奉高城下一起大骂:“刘备那个卖草鞋的,不过就是个混混,根本不是什么汉室宗亲,我们看来啊,他就是个运气好的冒牌货,根本没什么实力,哈哈哈!”
刘备听后淡定自若,他知道这个必然是郭嘉的伎俩,故沉默不语。刘备淡定,他手下的将军可就不淡定了,程远志叫上邓茂拿起各自兵器偷偷下了城楼。不多时,程远志、邓茂已经策马出城与刘岱、王忠二对二捉对厮杀去了,刘备这才发现,恐二人有失,急令赵云率白马义从去救二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