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在3月中旬,以24亿收购了贝尔斯登。

这震动全球金融界的大事,贝尔斯登的日子早就不好过,去年5月底至8月底间,公司账面资产缩水达420亿美金,公司出现了偿付危机。

在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偿付危机的时候,吉米凯恩这位董事长却选择在前一个周末去底特律参加一场桥牌联赛。当他回到纽约来亲自过问业务的时候,华尔街其他的同行们已经停止了援助,而美联储也已被迫通过来向贝尔斯登紧急融资。

当以每股2美金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并消解掉凯恩的不少财富时,最近的这场危机达到了。在这一年里,贝尔斯登的高管们一直漫不经心地试图打消投资者以及其他银行对其业务的疑虑,而凯恩的反应则为这一年划上了合适的句号,最终的结果便是耻辱,以及贝尔斯登14万名员工的遭殃。

纸牌游戏的流行是贝尔斯登更大乱源的征兆,这种乱源,便是这家银行内向的眼光和任性的文化,贝尔斯登作为一家经营债券交易的公司而起家,它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

贝尔斯登这一年来的危机不断发展,并最终导致了灾难。在这个过程当中,贝尔斯登的领导人所采取的姿态却是只要员工们有信心,一切都会没事。他们没有采取任何努力来让外界放心,并让大家了解到事情的进展。面对着外界不断增长的疑虑,贝尔斯登的反应是发布了一份不温不火、毫无细节的声明,宣称它在资本或流动性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贝尔斯登的领导者们也没有尽力加强其账面状况,并在机会合适时削减杠杆。它试图想与华夏的经纪公司中信证券进行10亿美金的股权互置。但它无法解决资产当中的一大块抵押担保证券部分,这一部分资产难以转移。况且,它还需要拥有更多的资本、以及期限更长的担保融资来解决麻烦。

的低位报价,意味着拥有公司资产近13的贝尔斯登员工将一并损失数十亿美金,他们从一开始时的震惊已经转化为愤怒和痛苦,他们在绝望中希望有其他买家能够现身,拿出更好的报价。

但这投行是一些脆弱的机构。它们的杠杆率很高,而且不像商业银行这样的散户存储机构,它们所依靠的资金来源很容易会在危机时枯竭。贝尔斯登在几天之间就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因为它已不能通过回购市场上的证券借贷来获得短期融资。

在贝尔斯登逐步走向灭亡的一年当中,它的领导人根本就没有刻苦工作,或是坚决维护公司的存亡。施瓦茨是一位懒散的公司金融家及前分析师,他完全缺乏经营证券交易业务方面的经验。他将更多的努力用在本职以外的事情,但却缺乏时间或兴趣来实行有效的绝地反击。

事实是,贝尔斯登的领导层不仅过时、自满,而且还都是内部培养而成。大家已经习惯于讲同样的笑话,出门参加同样的桥牌联赛,并轻蔑地对待华尔街的其他成员,一旦形势严峻,这个领导层任由自己的机构走向灭亡。

这个贝尔斯登的完蛋让人们看穿了这些投资银行的本质,经营着几千亿的业务,一旦危机来袭,立马崩溃,其连锁反应是其余的四大投行股票大跌,这cds协议也被证实其实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这些贪婪的华尔街资本家将它吹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但这个泡沫被人用针轻轻一扎,立即破了。

现在人们是恍然大悟,被这些投行们吹得神乎其技的cds是什么东西?

是股票?债券?不是,只是一种信用凭借,这个世界上失信的人还少?

这只是一建立在纸上的信用凭籍,只是被贪婪的野心家炒成了天价的东西,这与后世炒作这比特币何其像。

这索尼携上百亿资金来购买cds协议之时,遍地都可以买到,高高在上的银行家们争相向他们献媚,连华尔街五虎之一的雷曼兄弟也成了他们的好哥们。

现在他们想脱手,人们普遍的反应冷淡。

按市价,它还是相当值钱的,但是各大银行只想减持和套现或者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从理性的角度,它应该完蛋了,但是持有者们都知道,不能完蛋,完蛋了大家手中的cds就变成废纸了,不但不能完蛋,还必须让他继续保值和升值。

但是面对无数的公司、机构、个人拿着这些协议挤兑,贝尔斯登杠不住了,这个美林也杠不住了,他们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它的大型银行或机构收购他们。

短短的十来天,形势居然险恶至此。

3月12日,贝尔斯登总裁施瓦茨在nbc电视台发表讲话安抚投资者情绪,称公司目前流动性充足,并预计公司将在第一财季实现盈利。

但是在3月14日,美联储决定通过公司向贝尔斯登应急资金,以缓解该公司的流动性短缺危机。这是自1929年米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米联储首次向非商业银行应急资金。

3月16日,证实,将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

许多人眼中的庞然大物,横行一时的贝尔斯登在四天中崩塌,害死他们的是大量的次贷业务cds协议。

这让许多人惊惧不己,无法兑现这cds协议,让贝尔斯登倒闭,这个原本没有价值的东西,被炒得太高了,n倍的超过其实值,现在谁还买得起,赔得起?

不止这个索尼,许多人惊得呆了。

忽然之间,你发现你手中的亿万财富其是废纸一张,能不惊呆吗?

状态提示:第348章出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